儿子同治(四)

短暂的亲政经历

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一旦操持权柄,便像中了鸦片的毒一样,深入骨髓,权欲能战胜一切道德和亲情。从同治帝十三岁时大臣们第一次归政的呼声开始,又拖延了整整四年,同治帝也渴盼了四年。同治帝大婚后,朝堂内归政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慈禧已经没有理由再拖了。

同治十二年(1873)初,慈禧发布了两道谕旨:第一道谕旨宣布皇帝于正月二十六日举行亲政大典,这是举国期盼的大事;第二道谕旨是皇帝亲政后,上书房照常,课业不断。这道谕旨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消息:皇帝学业未成,还需皇太后尽心辅助。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别有用心,慈禧煞有介事地请了恭亲王和皇帝的四位帝师,随手拿起一份奏折请皇帝念给大家听。同治帝如受了奇耻大辱,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得不硬着头皮照做,结果令恭亲王和四位帝师大失所望,同治帝结结巴巴地念了几个词,不会断句,甚至会念错字。慈禧在一旁假装恼怒,对儿子一顿劈头盖脑的训斥,怒气冲冲对四位帝师吼道:“这就是你们教出来的好学生!”恭亲王和四帝师立即诚惶诚恐地恭请皇太后暂理朝政,怒气未消的慈禧在他们的再三请求下勉强答应,但一再表示一旦皇帝典学有成,她一定会及时让皇帝亲政。

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二十六日,十八岁的同治帝在太和殿举行了亲政大典。皇宫内钟乐齐鸣,炉香袅绕,踌躇满志的同治帝身着杏黄色团龙朝袍,头戴缀有红色朝珠的皇冠,先率领三部六院的大臣们在慈宁门举行庆贺大礼。然后,同治帝临御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贺。龙椅背后的帷幔早已撤去,同治帝这次听到山呼海啸一样朝拜声时,内心激动澎湃,自己将要独掌朝政了,母后再也不能随意指手画脚了。大清王朝第十代皇帝在经历了十二年的蹉跎之后,终于隆重出场,开始了他亲政的人生岁月。与此同时,在属于男人的权力场中苦心经营了十多年的慈禧此时却双眉微皱,这是儿子、慈安和朝臣们期盼已久的时刻,却是她不情愿面临的时刻。她极度落寞,可她不想犯众怒,不得不收起那象征她无所不在的黄色纱幔,悄然回归幕后。权欲这个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像泄堤的洪水难以阻遏,冷静睿智的慈禧需要以退为进。

事实上,性情急躁的同治帝不过是个应景点缀,根本无缘政务,名义上他是亲政了,实际上,用人、行政、军事等大事,依然是由慈禧做主。年轻的皇帝急于摆脱母亲的控制,想到了一条妙计。慈禧喜好游乐,讲究享受,她的夙愿就是大修圆明园,供她养老用。早在同治七年(1868),慈禧就准备修复圆明园,此议一出,几乎遭到一致反对,大臣们认为,国势刚刚稳定,东南战局刚有起色,国库空虚,不宜在这时开侈奢之端,以免后患无穷。

同治帝大婚时,慈禧再次提出修葺圆明园,大臣们又一次群起反对,慈禧只好再次作罢。同治帝亲政后,一心想母亲早一点离开皇宫,早一点独揽朝政,决定大修圆明园,供两宫太后游乐休养。他这一决定,大臣们一如既往地反对,但得到了两位太后和近侍大臣们的支持。同治帝和他的父母一样性格刚烈,但他缺乏韧性和耐性,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反感,对大臣们递上来的反对奏折他瞧都不瞧一眼。

自从英法联军洗劫了这座百年皇家园林,如今这烟波浩淼的御园已是狼藉一片,大兴土木自然支出浩繁。管理内务府的户部侍郎桂清上书,力陈国难,请皇帝停止修园的计划。同治帝大怒,对桂清严辞呵责,并当即将他免职。慈禧以一种赞赏的态度支持着儿子的行动,母子俩在这件事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默契。国帑不足,同治帝便发布上谕:明令王公以下京内外大小官员量力捐银。恭亲王不好拒绝,率先捐了两万两白银,并批示户部拨银两万两。慈禧也有自己的考虑,儿子禀性刚强,归政后会极力阻止自己染指政事,叱咤政坛十余年的慈禧习惯了对臣下颐指气使,习惯了周围人的俯首帖耳,习惯了权力带来的绚烂和奢华,一想到往后的平淡和寂寞,慈禧的内心像百足之虫在蠕动,那是一种极度煎熬。重修圆明园,让归政后的晚年享受人间至福,也算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吧。

园明圆是世上无与伦比的园林建筑奇珍,园内建筑恢弘,陈设豪华。同治帝召集大臣们详细地拟定圆明园的修复计划,慈禧对修复的样图反复提出建议以资修改。大臣们反对的奏折如纸片般飞来,同治帝对措辞严厉的大臣一一进行斥责,修园计划依然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在一片反对声中,同治帝的重修工程仓促上马。在内务府安排拆除园内一千余间残破殿宇的同时,同治帝任命广东的李光昭为圆明园工程监督,前往各省采办木材,为重修做准备。同治帝经常亲自监督工程进展,有时在园中一盘桓就是数日。大臣们很快发现了隐藏在工程背后的问题。

首先被大臣抓住的把柄是李光昭事件。被同治帝委以重任的李光昭,在采办木材时浮报银两,侵吞工程款项。经恭亲王的亲信李鸿章查明,李光昭从英法商人处花了洋银五万四千余元买的木材运费就达三十万两之多。事发后,李光昭又面求美国领事代瞒价格,再次被李鸿章大白于天下。李光昭事件无疑使同治帝自掴耳光,可他依然我行我素。

慈禧在归政前要求上书房照旧授课,而大臣们却发现,同治帝频繁出现在圆明园施工现场,甚至借视察工地之名,在外留宿。帝师李鸿藻奏报慈禧,同治帝每个月仅到上书房几次,而且来去匆忙,对政事也是敷衍塞责,每次召见大臣都不过是寥寥数语,马虎了事。恭亲王奕 对此忧心忡忡,他感觉事态严重,如果不及时阻止将不可收拾。

恭亲王联合十多位朝廷重臣联名上奏,请同治帝“禁游玩”、“停圆明园工程”,最让同治帝恼火的是,大臣们居然对他夜游妓院的事了如指掌,这让他又羞又怒,决定给重臣们及在他们身后撑腰的两宫太后一点颜色瞧瞧。

他将这十多位重臣全部免职,朝堂之上一片吵闹之声。两宫太后觉得事态严重,急忙赶至弘德殿,面见皇帝及群臣,当场宣布:皇上少不更事,谕旨立即撤销,恢复所罢各官职务,并停修圆明园。同治帝如同受了奇耻大辱,当场咆哮,慈禧安静地看着儿子,大声宣布:皇帝病了,带入宫中休息。两个强壮的太监便将他拖出了弘德殿,所有大臣们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即使皇帝亲政了,大清皇朝真正的当家人依然是两宫太后!

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位亲政仅一年的皇帝只做了两件事:那是重修圆明园和罢免重臣职务。一切都无果而终,他只有掌权的欲望却没有运筹国脉的能力,他在政治舞台上的拙劣表现跟他命运一样以悲剧收场。很快他便病倒了,皇权再度回到慈禧手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