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土木之变
明英宗在位期间,蒙古的形势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瓦剌部不断地扩张势力,乘明朝专注麓川,连年用兵南疆的机会,兼并鞑靼、兀良哈三卫等部落,陆续统一了分裂的蒙古诸部。
1449年(正统十四年)7月,瓦剌以明朝履行朝贡贸易时不公平为借口,倾全力分兵四路进犯。其中,桀骜不训的权臣也先太师进攻大同,傀儡大汗脱脱不花进攻辽东,阿剌知院进攻宣府,包围赤城,还有一路偏师入犯甘州。也先率领的那一路军是主力,兵锋甚锐,先后在猫儿庄(今山西阳高县北猫儿庄堡)、阳和后口(今山西阳高县)两个地方大败前来迎战的明军。
局势非常严峻,年轻的明英宗在自己宠信的太监王振的唆使之下,不顾群臣的劝阻,仓促率领京营出征,号称“50万”,但真实的人数大约在20万左右。随征的有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等大批公、侯、伯、爵及文武官僚。
这时的京营因循守旧,积弊已久,例如士兵逃亡,将领吃空额等各种腐朽现象一直没能改正过来,战斗力已经远远比不上永乐年间了。
这次北征,缺乏认真的准备,军队经居庸关、宣府、阳和前进时,遇到大风雨,道路泥泞。还未到大同,将士们已经因缺粮而饿肚子了,甚至有很多人倒毙在路途中。
明军好不容易到达了大同,却传来了西宁侯朱瑛、武进伯朱冕率领的军队在阳和后口全军覆没的坏消息,包括王振在内的很多官僚都惊惶失措,他们又携同明英宗匆匆班师,这些人朝令夕改,盲目行动,使整支军队陷入了进退失措的劣境。
北征大军途经宣府回师,负责断后的恭顺侯吴克忠战死,而成国公朱勇率领的三万余骑兵也在鹞儿岭(今河北宣化县附近)被尾随而至的两万瓦剌军队杀了个片甲不留。
8月14日,明军退到土木堡(今怀来县一带)时,处境已经非常不利,驻营地地势过高,掘井达到2丈深,仍找不到水源,将士们整天饥渴交迫,战斗力大减。虽然在南面15里之外的地方有河流,遗憾的是已经被瓦剌军队抢先一步占据。尽管形势如此危险,都指挥郭懋还是尽最大的努力在土木堡附近的麻峪口打退了瓦剌的试探性进攻,守住了阵地。然而,明军仍旧四面楚歌,他们实际上已经被对手围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