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北方阵营(5)

这时候,南军主力所在的阵营,形势已经不容乐观。燕军破阵时顺着风向纵起火来,烈焰在四处蔓延,焚烧营垒。南军终于支撑不住,兵败如山倒,损失数十万,遗尸百余里,丢弃的器械物资堆积如山。

这一战,以冷兵器为主的燕军击败了装备了大量火器的南军,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在于燕军找到了对付火器的有效方法。这个办法是顺着风向进攻,这样一来,就会使南军处于逆风的不利位置。火器在逆风发射的情况下,一方面射程必然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火药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又会被风反吹回来,遮住射手的眼睛,使人看不清目标。

朱棣在随后的多次战斗中反复使用了顺风进攻这一战术,不过,世上没有常胜的将军,他在1400年(建文二年)的东昌之战中,却意外地被南军击败了。

东昌之战发生在白沟河之战结束后不久,那时,建文帝鉴于李景隆北伐屡战屡败,便改封守卫济南有功的盛庸为将,取而代之。

盛庸率领大军驻屯在东昌(今山东聊城县),企图截断南下抢掠的燕军的归路,两军遂于1400年(建文二年)12月25日在东昌布阵对峙。盛庸军背城而阵,阵中排列着大量火器、毒弩等远程兵器备战。

朱棣在战前观察敌阵,他认为南军的精锐部队以及火器等精良武器俱排列于阵营正面,而阵营的两旁以及背后则兵力空虚,便计划兵分两路,一路布置于南军阵营之前,另一路则由自己率领绕到南军的背后进行夹击,使其腹背受敌,然后一举而歼灭之。

这个军事计划成功的关键在于朱棣率领的那一路军能否顺利从南军的背后突入其阵营中,打乱其阵脚,否则,另一路从正面强攻的燕军必然会被南军早已准备好的火器、毒弩所重创。为什么正面的燕军不采取顺风进攻这一对付火器行之有效的战术呢?其实,只有在平原作战,进攻的一方才可以兜着圈子,自由地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选择进攻路线,但是,这次南军是背城而阵的,就限制了燕军选择进攻路线的自由。

现在说说燕军破阵的经过,朱棣按原计划率领少数骑兵绕到南军阵营的侧后,耐心地观察这个阵营的厚、薄、虚、实之处,并时不时发动试探性攻击,准备选择突破口,他首先攻击了南军的左翼,最后如愿以偿地从中坚突入。到目前为止,破阵的过程似乎非常顺利,不过,朱棣犯了轻视南军的错误,他率领的少数骑兵毕竟力量有限,不幸陷入了南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处境危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