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连续射击(11)

回顾历史,朱元璋当初在长江与陈友谅及张士诚互相对峙时,夹在这两个对手中间——陈友谅在西边,张士诚在东边,双拳难敌四手,形势似乎不是很有利。但是,朱元璋却最终将两人各个击破,展现了过人的领导才华,为下一步逐鹿中原、进而问鼎天下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国号“大明”,朱元璋也就变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此前一年,他为了谋求统一天下,已经着手发动结束分裂的战略攻势,同时四面出击,命令汤和为征南将军、吴祯为副将军,讨伐江浙的方国珍;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北伐中原;命令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夺取福建;命令湖广行省平章杨、左丞周德兴、参政张彬夺取广西。其中,北伐中原的徐达,总兵力为25万,是全面攻势中的重中之重,所面对的对手包括元朝的政府军以及实力雄厚的军阀王保保、李思齐、张思道等。

徐达、常遇春等将士经过三四年的奋战,一举占领了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歼灭了主要对手王保保、李思齐、张思道等人的主力,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被迫逃往塞外,不久死于痢疾,元朝灭亡。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明军在北伐作战中,枪炮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事实的真相令人失望,枪炮的作用并不大,因为这些火器,过去主要用于攻城、守城及水战,在北方的平原,进行大规模的野战还是要靠冷兵器。

这段期间,明军在野战时的远程兵器主要使用弓、弩。例如1373年(洪武六年),朱元璋要求将领在训练时,用弓射出的箭要到160步(古代1步大约等于5尺,明制1尺相当于公制31.10厘米,160步即248米左右),而士兵的要求就低一点儿,但也要达到120步(186米左右);另外还要射得准,要在50步(77米左右)之内射中靶子。至于弩,要求也很严格,例如,蹶张弩射出的箭要达到80步(155米左右),同样要在50步(77米左右)之内射中靶子;而划车弩射出的箭要达到150步(233米左右),也要在50步(77米左右)之内射中靶子。

显然,明军在北方不大量使用枪炮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射程比不上弓弩,理由是当时的枪炮还比较落后,使用的主要是石弹与铁弹,通常弹丸要比口径小得多,点燃火药发射时会泄气,对射程有不利的影响;而同时发射多枚小弹丸时,每个小弹丸底面承受的压强不一样,导致射程也不一样。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枪炮在实战中还没有使用“木马”。木马是一种放置在火药与弹丸之间的附件,它由硬木制成,塞入管形火器药室里面能够压实火药。而且大小与口径差不多,发射时木马底面承受的压强一样,还能防止泄气,所以会增加射程。这东西要等到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在位时才出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