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看企业
企业是老板的身家性命
企业是老板的身家性命,为了创办公司,老板的资金可能是全部家当的投入,也可能是找亲戚朋友们凑起来的。这些投入,都是压在老板心头的巨石,只有企业办成功了,这块石头才可以从身上卸下。
投入越多,行为越容易受到约束。当企业面临困难的时候,员工可以一走了之,或者是骑驴找马。老板却必须硬扛,竭尽全力去扭转局面,否则,失去的就不只是一个机会或者岗位,而是全部的希望。老板可能必须从此重构一种生活方式。
曾经,国内有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因为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在一段时间之内公司业务受到了影响,订单减少,现金流捉襟见肘,濒临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们纷纷离职走人,老板则到处借钱来给员工发工资,以维持住企业的士气,同时拼命寻找客户,但是,终因业务没有起色,无以为继,成为无源之水,公司破产了。老板呢?又开始了打工仔的生涯。
所谓老板是投入,是说无论老板向着哪个方向,都处于企业之中,他无法抛弃企业,除非他让企业破产。一般来说,只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老板才会这么做。因此,老板必须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企业之中。而员工却有不同的选择,他更多的是参与了企业。
投入和参与的不同,我们可以用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来说明,比如午餐中的两道菜:青椒炒鸡蛋和回锅肉,就午餐来说,母鸡只是参与了一下,而猪则是投入了。
企业是老板的全部希望,他靠企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靠企业实现发财的梦想,靠企业来给家人提供舒适的生活。总之,企业寄托着老板全部的希望。如果只是想过个安稳的日子,就没有必要做老板了。员工则不同,这个企业不行了,还可以另外找一个企业,只要自己愿意,尽可以像候鸟一样迁移。
企业是老板的身家性命,这是理解老板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理解了企业对于老板的重要性,明白了企业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也才能理解老板的一些“古怪”甚至是不近人情的行为。为什么老板对待工作那么苛刻?为什么老板精力无穷?为什么老板没有生活情趣?等等。从这个角度出发,关于老板的各种行为就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老板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寄托在企业身上,使得自己的退出变得艰难。自己的退出既然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永远都不让企业退出市场,这样自己也就不用退出了。但是,企业退出市场与否,不但与自己有关,也与市场有关,与竞争对手有关。老板不能控制竞争对手,也无法垄断市场,只能控制自己,也只好控制自己。尽可能地从自己做起,希望自己创办的企业能够安然度过创业前期的“猝死期”,然后慢慢地从危险中上岸,成为一个可以自我顺畅运转的平台。这个时候,老板才能够稍微放点心,也才有可能赚到钱。
根据统计,新创企业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创业的前三年,就有80%被淘汰;能成功生存五年的企业,不到10%。如此高的失败概率,使得任何一个老板都不敢掉以轻心,都只能如临大敌、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维持着。
因为是身家性命所在,老板其实过得很辛苦,很不自由。为了做老板,要放弃很多东西,要抵御很多诱惑,要冒失败的风险。不能像一般员工那样,上班是上班,下班是下班,下班了完全可以用来放松,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市面上出现了什么新花样,都可以去尝试。老板们则不同,对他们而言,没有什么上班下班的概念,上班是上班,下班还是上班,脑子里面时刻都在考虑企业的事情,时刻都在想着如何将企业办好。至于为了企业的业务,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想破了头、跑断了腿、低头哈腰、卑躬屈膝,是所有老板都体会过的,而且这种经历绝对不是一次两次。
柳传志刚创办联想的时候,想与国家体委做一笔计算机生意。虽然买方和卖方都有意愿,但是由于当时国家体制的原因,这笔买卖却需要经过第三方--“中仪”的批准。柳传志和国家体委的人一起赶到“中仪”,却被一个小业务员当做外商当场给轰了出来。众目睽睽之下,柳传志灰溜溜地退了出来,只能自己在屋檐下大口喘气。当时,柳传志已经40多岁,又是科学家出身,几曾受过这种鸟气。他觉得自己知识分子的自尊被人无情地践踏了,而且是这么一个小年轻人,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
但是,能怎么办呢,想要做成这笔生意就只能去找这个业务员。柳传志只能把一口恶气咽进肚子里。想方设法找到该业务员的一个同学做中间人,然后请他吃饭,陪他闲聊,让他开心,为他办事。在柳传志帮助该业务员兑换了外币之后,终于得到了该业务员的首肯,与体委做成了买卖。
在联想发展的过程中,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为了拿回两万美元的利润,柳传志曾经泪流满面地给合作方写信。为了讨回自己的资金,柳传志曾经蹲在欠债人门前几天几夜。为了节省一块钱的公交费,走几公里的路……联想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部艰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