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天路——回眸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 

那是一个大灾难的日子。天塌地陷,家破人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24万人的生命毁灭在瞬间。道路中断,孤立无援,死神在 逼近每一个人。

那是一个极其困难的日子。通讯中断,指挥瘫痪,人员伤亡,困难重重压在我身。15 个日日夜夜奋战在机场上,责任与风险共担。在那特殊的时刻,每一个“决定”都要自己做出艰难的抉择。

那是一个值得回忆的日子。在人民群众最危难的时刻,人民解放军舍生忘,死奋勇救灾、抢险。空军运进大量救灾物资,运出大批伤员,军民团结共同渡过了难关。

那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动员,人不分男女、地不分东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民族精神空前凝聚,军民团结患难与共,使抗震精神永存。

2006 年 7 月 28 日纪念唐山大地震 30 周年时,在唐山多功能体育中心场体育馆大厅里,我受到了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你为唐山人民立了大功!”为什么我这样一个普通转业军人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如此重视和高度评价,究竟这背后发生过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翻开《人民日报》1997 年 5 月 20 日头版,映入眼帘的头条新闻是:

中共中央军委表彰解放军抗震救灾先进单位,模范人物的命令。这是中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抗震救灾总结大会后,中央军委做出的决定。

唐山大地震空中救报援道亲历的通栏标题是:“伟大的军队,英雄的战士”。文章全面地介绍了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在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事迹。

其中:

“中央军委决定授予唐山场站航行调度室集体一等功”。 文章中记载我们的主要事迹有:

“航行调度室主任李升堂建议用飞机送人去北京向中央领导报告灾情”。

“调度员:于振兴、苏悦林提出用‘运 -5’飞机上的电台向北京联络”。

“起降架次之多,间隔之密,是世界航空史上罕见的”。

“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的奇迹”。

唐山大地震是一场劫难,对唐山人民来说是一个无法抹掉的记忆。然而让人们最难忘的,流传至今的,还是当时空军飞机场在抗震救灾中所发挥的突出作用和用肉眼指挥飞机空运救灾的传奇故事。

7·28 大地震后,我果断拍板,指挥开通了唐山通往外界唯一的求生之路,第一时间向党中央报信,并在地面雷达等设施破坏殆尽的危难面前,用耳听、眼看、大脑分析的办法,指挥 3000 多架次救灾飞机安全起降,最多的一天指挥 356 架次飞机起降,最短起飞间隔仅26秒,被称为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

正是由于有了这条路,使党中央及时做出各项救灾决策;这条路,使10 万抢险大军加快了行军步伐;这条路,使 2 万多重伤员快速送达全国各地及时得到救治;这条路,使医疗队、抢险人员神速降临在唐山机场上;这条路,使数以吨计的急救药品、急需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进入灾区,解了灾区燃眉之急。多少人身逢绝境又绝处逢生,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所以它被人称为是一条通往生命殿堂的“天路”。

再翻开影集,看到那些当年的历史照片,回忆起在唐山抗震救灾中那些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我百感交集……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