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为什么韦小宝过得最快活?

我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敌人,我所知道的唯一的敌人是我自己。

在很多时候,不是别人阻挡了我们去接近自己的理想,而是无谓的恐惧、认同的渴望、错误的判断和灰暗的心态在自己“上场”之前就击败了自己。这其中,太在意外界的看法,是我们心中最常见的“敌人”。

曾有一个读者对我说:“和同学一起娱乐、狂欢时,我总是不能很好地展现自我,经常陷入怕自己的提议无人响应的尴尬,经常面对怕自己不能引起大家关注的那种孤寂。”其实他是一个头脑敏锐、机灵,很有想法的人,但在现实中,他太希望让所有人都能够了解和赞同他了,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韦恩·戴尔曾经说过一句很令人警醒的话,他说:“需要赞同就等于说‘你的看法比我对自己的看法更重要’。”在他看来,生活中,人们往往是花费了太多时间去努力赢得别人的赞同,或者是被意想不到的冷落搞得忧心忡忡。

更危险的是,如果寻求赞同成为了一个人生活中的需要,他就会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

迎合别人是第一个代价。

一个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人,会自觉不自觉地去迎合对方,比如说对方爱听的话,做对方肯定的事情,放弃对方不认同的机会。

这样的人也许会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却不会成为能干的孩子;也许会成为认真听讲的学生,却不会成为优秀的学生;也许会成为顺从的恋人,却不会成为有吸引力的恋人;也许会成为令某些人感到很舒服的媒体,却不会成为受人尊重的媒体……在得到了认可的同时,这样的人也便失去了心理的独立和灵性。

失去快乐是第二个代价。

如果一个人把认同视为快乐,就等于是把自己的快乐乃至幸福建立在了别人的喜怒哀乐之上,人家开心,他也开心,人家烦躁,他也浑身不舒服。

甚至有的时候,人家与自己擦肩而过而没有打招呼都会让自己寻思上一天,“是他对我有意见了,还是我哪里做错了?”而事实上,很可能只是对方没戴眼镜或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心事而已。

久而久之,为了得到所谓的认同和快乐,就会产生一种惰性,你得看别人的脸色决定自己的举止,只有别人愿意施舍一点认同时,你才会从心底里感到愉悦。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做事的“通行证”就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在别人的目光中和只言片语中。

与此相关的代价便是失去自信和做事的能力。

一个充满自信而又头脑清楚的人会明白这样一个简单却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无论你提出什么意见,总有50%的机会遭到反对,无论你怎样优秀,总会有将近一半的人不喜欢你,无论你做什么尝试,总会有50%失败的可能。如果你遇到一个不支持你想法、不喜欢你的人,这只是意味着你遇到了反对你的50%的人中的一个,仅此而已。

在这方面,林肯想得最开。

在世时颇受争议的他,曾经感慨地说,“假如我要读一遍针对我的各种指责,更不要说逐一答复,我这个店就得关门,并把其他所有顾客拒之门外。我尽我所知而做,尽我所能而做,我决心一直这样做到底。如果事实最后证明我是正确的,那些反对不攻自破,如果事实证明我错了,即使有10个天使同时发誓说我是正确的,也无济于事。”

而历史也无数次地证明了这一点:那些自己给自己发“通行证”而不是坐等和央求着别人给自己发“通行证”的人,更有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过着快乐的生活。

为什么韦小宝过得最快活?

因为他不在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