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为什么戈尔巴乔夫禁酒还要查酸奶?

两点之间,曲线最短的道理,在防治社会问题上也很见效,许多时候,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会带来大相径庭的结果。打击酗酒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戈尔巴乔夫在任苏共总书记期间,曾大力惩治过酗酒行为,他的政策很直接,就是不假思索地“禁酒”,不仅白酒、葡萄酒要禁,就连啤酒也被归于烈酒之列(这直接导致近20家啤酒厂倒闭,大量进口设备成为废铁)。

你知道最可笑的是什么吗?

戈尔巴乔夫政府就像疯了一样,竟然对酸奶也要进行审查,以弄清是否属于酒。

结果晕倒了一批卖酸奶的人。

这种直截了当的做法,带来的是事与愿违的结果:强制性降低酒类需求不仅没有制止酗酒行为,还导致了麻醉品泛滥和吸毒现象的剧增,同时也给葡萄种植业和葡萄加工业造成了最严重的打击(在1985年-1988年的三年间,全国葡萄种植面积几乎减少了1/3,其程度连卫国战争期间都不曾有过),国民经济在三年里也因此损失了670亿卢布,群众的改革热情受到极大挫伤。

同样是打击酗酒,苏格兰却采取了不同的办法。

在1976年新的酒类特许买卖法案出台前,苏格兰执行的是严厉的特许法,但酗酒现象却愈演愈烈。这时人们很自然地想到要更严厉地打击和扼制,但也有人提出延长酒馆的营业时间,结果引来众人的嘲笑。

可出人意料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很愚蠢的办法却真的解决了酗酒问题。因为如果酒馆被要求早早关门,顾客就会被迫在短时间内大量饮酒,所以很容易醉倒。而在延长营业时间后,人们就会很从容地饮酒、聊天,从而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酒习惯,酗酒的现象自然而然也就减少了。

在一部电视剧中,也有如此耐人寻味的场景:一个工厂的工人把厂长拉住,让他把“不平等条约”公之于众,电视台的记者被拉来作见证。事情传出后引起警方和市里震惊,以为是聚众闹事、绑架人质(记者也被当做了人质),立即出动了大量警力包围现场,那个后来出了很大问题的公安局副局长甚至准备动武,到场的那个女市长也与工人吵个不停。

这时,公安局长及时赶到了,他第一句话就是要求警方全部撤出,这立即引起了现场工人们的欢呼,随后他走进工人中间了解了真实情况,妥善地解决了问题。

这位公安局长的高明之处,一是平等、真诚待人,二是能够冲破一般人的思维定势。因为在一些人看来,工人这样做就是聚众闹事,厂长和记者不见了,也许就是被工人绑架了或恫吓着,而没有想到还有其他的可能。

同样的,很多人看魔术表演,会被魔术师“迷住”,其实并非魔术师有什么特别高明之处,而是常人的思维过于因袭习惯之势,想不开,想不通,所以上当了。比如人从扎紧的袋里奇迹般地出来了,我们总习惯于想他怎么能从布袋扎紧的上端出来,而不会去想布袋下面可以做文章,下面可以装拉链。

前面的那个问题,你想到答案了吗?

答案是:“我的鼻血终于止住了。”不过,这并非是唯一的答案,想想看,没准你会想到更好的说法。

再问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能使眉毛长在眼睛的下面呢?

想想。

再想想。

倒着想想?

哈哈,对了,是倒立。

倒立看世界,会看出不同的景观来。就像有些新闻要反向解读一样,就像女孩子说“不”,不一定就真的是在说“不”。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有多种“出路”的,关键是你怎么看问题,怎么用山的宽厚和水的智慧打理生活。

也许,男人争着做山,女人乐得做水,这世界就会和谐许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