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梦笔深藏五色毫”(8)

别人梦见一只笔就可以傲视文人,他还居然梦见了两只,那他一定才比李杜、文压韩柳了?恰恰相反,他只是个庸人。他虽“梦笔”,却不生花,办事无能,只知署名不懂其他,加上又极少会见宾客,所以得了个外号叫“三不开”——即口不开、印不开、门不开。他分明是个“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角色,这倒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后来晋高祖石敬瑭篡夺了天下,就把这个废物废归田里了。

崔浩梦中与鬼争论。学海无涯苦作舟,“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崔浩就是靠勤奋发家的,他在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任职,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魏书·崔浩列传》说他:“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在长达39年的时间里,昼夜读书废寝忘食,甚至到了哪一步呢?他“至乃梦共鬼争义(辩论),遂得周公、孔子之要术”。他竟然到了在梦中都还和鬼一起辩论的地步!这样的梦,据《魏书》记载,还有个江式,自幼专研学问,“数年之中,常梦两人时相教授”,醒后,每次都有长进。

杨维桢之母梦金钱。前面说过元明时期的杨维桢是母亲李氏在做胎梦“梦月中金钱坠怀”而生的(《明史》),这当然是个吉兆,所以杨维桢少时,就每日能记诵数千字,元朝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中了进士。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后的洪武二年,召杨维桢至京师,请他议订各种仪礼法典。完毕后回乡隐居,宋濂赠诗给他:“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

不要以为他就靠着天生的聪明达到了这个成就,他的勤奋也是世所罕见的。据《明史》记载,幼时其父杨宏在铁崖山麓修筑了一幢红楼,还在四周植梅百株以改善学习环境,又在红楼上藏书万卷,并将梯子撤去,以让他专心攻读,每天用辘皿传食,苦读五年,这可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难怪人家学富五车啊。他自号“铁崖”,其开创的文体也被称为“铁崖体”,特点是句法长短疾徐,用语瑰丽险怪,甚至多用偏僻词语,写人之所不敢写,言人之所不敢言。《列朝诗集小传》称赞:“隐然有旷世金石声,又时出龙蛇鬼神,以眩荡一世之耳目,斯亦奇矣。”

仅有天资是不可靠的,王安石写的《伤仲永》就是一个典型。而且清朝的曾国藩更是一个典型: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小偷,而他在家中专意朗读,对一篇文章重读了很多遍,但还是背不下来。小偷苦等了很久,却不见他睡觉,无法下手,不由大怒,跳出来说:“这种臭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文章背诵了一遍,扬长而去。可是曾国藩终于成了大人物,而这个小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这就是勤奋的结果。

李山甫的“若夸郭璞五色笔,江淹却是寻常人”指出人们其实夸大了“五色笔”的作用,我们不要只看到奇梦的机缘,还要看到奇梦之后的勤奋——“汗让梦茁壮”(2010世界杯足球赛《旗开得胜》歌句),没有勤奋,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举的梦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古代读书人的最大梦想,就是有着绝顶的聪明、绝妙的文采、不凡的才干。为了实现这些如梦似幻的锦绣前程,他们不惜星夜赶考场,自隋朝开始有了科举后,中举的奇梦就比比皆是。

皇甫弘梦石婆中举。据《逸史》,唐朝有个皇甫弘,在华州考取了解元,又准备再参加殿试考进士。不料,因他酒后失态,得罪了刺史钱徽,被赶了出来。他不愿因此沉沦,又来到陕州求考,不料“冤家路窄”,刚过城关就听说又是这个钱徽从华州到陕州主持考试。他自知无望,随即东归。走了一段路程后,睡觉时他梦见死去的妻子的乳母说:“皇甫郎去应试,怎么往回走呢?”皇甫弘说了原因,乳母说:“你应该去求教一下石婆神。”于是她就带着皇甫弘去了店北,在荒野里行了好几里路,走进一间小屋中,看见一个石头婆婆。皇甫弘拜后,乳母问石头婆婆皇甫弘考得上不?石头婆婆点头说:“可以。”乳母对他说:“石婆神说能考得上,就一定能考得上,将来别忘报恩还愿哦!”皇甫弘急忙拜射。乳母又把他送回旅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