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司做上市(10)

在后来的2007年11月,比亚迪手机业务分拆在香港上市。此时,已经于2006年3月加盟瑞银投资银行部的蔡洪平已经是瑞银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投资银行主席兼中国区主席。在这次帮助比亚迪上市的过程中,他的“冲”劲再次表现无遗。因为瑞银为其承销商,这其中,蔡洪平与王传福并肩而战、精诚团结,共迎对手台湾富士康公司的凶狠“反路演”。

2008年比亚迪回归A股,其保荐人则是瑞银在中国的合资公司瑞银证券;而在随后,比亚迪将部分股份卖给股神巴菲特,瑞银则是作为财务顾问的身份。可以说,在比亚迪的整个资本道路上,蔡洪平是最大的中流砥柱。

四、忧患中突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群人既新锐又保守,他们出生在充满革命精神的20世纪60年代,成长于集体主义的70年代,在80年代初期遭遇西方文化的冲击,而在90年代却成为中国文化进程中最为活跃的中坚分子。

在企业生态圈中,打满了时代烙印的王传福跟这群企业家族一样,他的身上也捆缚着上一代的传统情结,携带了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

短短几年之内,王传福就坐上了世界电池大王的交椅。然而,就在人们快把他捧上天的时候,王传福却要从这把交椅上下来。

虽然王传福在7年时间里,实现了镍镉电池领域全球第一;镍氢电池排名第二;锂电池第三;造就出比亚迪电池帝国,飞跃为全球电池行业的寡头。但外表淡然冷静的王传福,骨子里却是“好战”的。在一次被问及中国电池市场时,他曾经幽幽地来了一句:“没有对手,好无聊。”

此外,“变革思维”这一信息时代最流行的理念,让王传福意识到企业登峰造极时的生存危机。

纵观20余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的创业过程和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迅速地崛起,迅速地衰落,不断演绎着“创立、崛起、衰败”的三部曲。中国民营企业在其初始创业阶段,总是充满了活力和生机,极富竞争力和开创精神,对各种机会的把握和利用也总是恰到好处,从而得到了相当可观的效果和业绩,并出现一段为时不长但速度极快的膨胀发展阶段,得以迅速崛起。然而,就在这些民营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具备了大踏步前进的条件和能力之时,它们却停了下来,有的迷失了目标和方向,表现出一系列的非理性行为,有的则从此江河日下、迅速衰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