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主要就是指每个国家在多边战争中所处的战略位置,即某一个特定国家是否能将其全部力量投入到一条战线,还是不得不在几条战线上同时作战·它是同弱国还是强国接壤·它主要是陆上大国还是海上大国·它能否从海外获得额外的资源?
——保罗·肯尼迪
法国国名来源于公元4—5世纪自莱茵河东岸入侵的一个日耳曼蛮族——法兰克人,而法兰西的意思即法兰克人的王国。法国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别号:高卢雄鸡。“高卢”,其实是当初罗马帝国对法国前生的称谓,而“高卢人”在拉丁语里有另一个意思,那就是“公鸡”,高卢雄鸡也由此而来。作为一种象征,在法国第一共和国时代,高卢雄鸡还是国旗上的标志。
圣女贞德,被称为“奥尔良的少女”,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会的圣女。在1337年-1453年的百年战争时,贞德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王查理七世加冕。最终,贞德被俘,且受到了宗教裁判所的严厉惩处——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百年战争在贞德死后继续进行了22年,查理七世成功保住了自己的王位。在接下来的四百年中,圣女贞德成为了半传说的角色,而从拿破仑时代开始,圣女贞德更被视做政治的象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沦陷之时,法国反抗势力将贞德视为精神寄托——“法国的救世主”。
23岁的路易十四在亲政之后便极力推崇绝对君主制。他之所以有强烈的权力欲望,与他在“投石党运动”(或称“福隆德运动”)中被迫外逃的经历有关。17世纪中叶,法国发生了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运动,即“投石党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受到冲击的法国王室一再被迫离开巴黎的王宫。外逃的经历深深刺激了路易十四,这也就不难理解,在他掌权后,他为什么将“权”死死攥在手里。
法国大革命的精彩,在于革命力量是一波接一波地行进。当一批人完成了特定阶段的历史使命,他们就会被历史无情地淘汰,如此行进直到革命的成功。法国大革命还有另类的“精彩”,那就是嗜血、激情,甚至是断头台。这个精彩,其实暗合革命力量的起伏。1793年1月21日,在此起彼伏的“处死暴君”的吼叫声中,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不久,断头台上又多了吉伦特派人士的脑袋。接下来,断头台再也闲不下来了,死在断头台上的人是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具有显赫身份的人:巴黎市长、贵族、学者、斐扬派的人物、雅各宾派的人物。那时的法国人仿佛成了嗜血的狂徒。不过,正是这样在旁人看来已经失去理智的法国人,他们将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在法国赛纳河的水被鲜血染红时,法国人才终于慢慢回归理智。
在法国人眼里,拿破仑是不折不扣的法国英雄。对于这点,就连波旁王朝的王室成员也不置可否。1840年12月15日,法国“七月王朝”治下的儒安维尔亲王,亲率军舰前去圣赫勒拿岛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法国。由仪仗队护送,穿过凯旋门,拿破仑终于回到了他叱咤风云数十载的地方。法国著名史学家索布尔曾经说过:“拿破仑的历史,正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一样,将是永远不能完成,也是永远不能全部写成的。一代又一代,它将无间断地引起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的热情。”谁能说得清拿破仑的功过是非?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拿破仑为法国带来了荣耀。所以直到今天,法国人民始终爱戴这位法兰西战士。就连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造访法国时,也对自己的王子(后来的爱德华七世)说:“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