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的分崩离析(2)

最让这个昔日帝国尴尬和痛心的,是大英帝国殖民版图的日趋解体。英国实力的下降,让其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地盘”。大战结束时,英国虽然在表面上仍维持着对英联邦的控制,以相当的海军力量占据着不少战略要地和据点。但是,英国已经压制不了各自治领“恢复门户”的强烈愿望,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声势浩大。让英国倍感无奈的是,美国此时还打着“国际托管、自由贸易、民族自决”的幌子来挖自己的墙角,大英帝国的帝国大厦更是摇摇欲坠。

英国能拿自己所面临的窘境怎么办?焦躁不安的英国,当时能做的恐怕也只有依附美国这一条路了。1945年12月6日,英美两国签订财政协定,美国给予英国贷款支援,条件是英国同意取消英镑区的外汇管制,降低关税,最后取消英镑区内的帝国特惠制,不限制美国货进口。英国在经济上向美国挂起了白旗,而其经济依附美国,自然也就免不在政治上也对美国有所依附。

当然,英国终究是昔日霸主,在国际事务上岂甘寂寞?于是,在国际事务中,仍能看到英国到处插手,尽管大多数是依附美国,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是力图利用美国,借以维持自己在欧洲的优势地位。可以看到,衰落后的英国仍无一例外地参与了国际上的每一次重大外交行动。无论是和大国之间的结盟与对抗,还是对小国或地区冲突的干涉与斡旋,英国总是不遗余力地向世人宣示英国的作用,证明自己的大国余威犹存。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英国总是秉持“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国家利益”的外交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事务为英国谋求自身利益。坦白地说,英国外交史上的每一次成功范例,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受惠于这一务实原则。

看到英国这种务实的心态,也就不难理解英国政治家们为什么能如此坦然地面对自己国家衰落的事实,同时他们还能迅速地把握住世界发展的趋势,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战略。就拿英美关系来说,英国从美国的母国降格成了它的穷亲戚,从自己与其平起平坐的显赫身份摇身一变成了低声下气的跟班。这种角色的转换,试问有多少英国人愿意接受?然而,对于这种屈辱和难堪的角色转换,英国政治家们倒是很坦然,像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多次被反对党骂做“美国的走狗”,但这也无法动摇她“追随”美国的决心。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英国若不识时务,恐怕真没好果子吃。只不过,英国愿意把自己看做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世界大国,美国也是如此想法吗?事实上,英美两国虽然在国防、外交上有着密切合作,但是许多英国人逐渐发现,英国投入英美联盟的热忱却鲜有回报。在美国需要英国的时候,英国献身了。可是,在英国需要美国的时候,美国却打起了马虎眼,甚至是落井下石,干渔翁得利的事情。最典型的,英国在中东面临危机时,美国非但没有伸出援手,反而因觊觎石油利益而趁机将英国势力踢出了中东,自己在中东站稳了脚跟。

所以说,一些英国人觉得美国并不那么看重英美间的特殊关系也不无道理。而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的一席话,更是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美国人对英国的看法:“大不列颠已经丧失了一个帝国,还没有找到一个角色。它打算扮演一个独特的角色,一个与欧洲分开、依赖于美国‘特殊关系’的角色”基辛格在评价英美特殊关系时更为坦率:“英国人一直在要求与其力量不成比例的影响”、“反对给予英国以特惠的发言权”??基辛格的言论也是许多美国人的想法,那就是认为美国应该将英国当做一个欧洲国家来看待,而非英国所认为的与美国是“特殊关系”。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以自己的世界霸主身份而言,当然不会抗拒英国追随自己,更不会抗拒英国把自己视为“特殊关系”。但英国是否因此能从美国那里讨到好处,那恐怕就得视美国的心情而定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