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资金链上的最后一刀

有了美国政府的包票,联想集团终于松了一口气,可是知识产权中的品牌问题成为讨价还价的新焦点。不过对于已经对PC业务失去信心的IBM来说,一切都可以让步,只为了让联想集团早点接过这块烫手山芋。

在一番争吵之后,IBM来了一个中国人喜欢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阶段的时间限制为2004年12月到2006年5月。这期间,联想在合作中只能使用IBM原品牌及旗下的Think系列,IBM将继续销售贴有其品牌的电脑,目的是避免原有客户流失到戴尔或惠普。

第二阶段的时间限制为2006年5月到2008年3月。这期间,IBM与联想合作开发新的品牌。

第三阶段的时间限制为2008年4月到2009年12月。这期间联想的品牌Lenovo将成为双方合作中的主要品牌,IBM将以标签形式注明其在该品牌中的贡献。

不难发现,IBM只给了联想5年免费午餐的时间。5年之后,IBM如果发现PC市场还有机会,那IBM就可以用自己的品牌重振PC业务,这对于总裁帕尔米萨诺来说轻车熟路。

品牌跟人才都搞定了,接下来就是具体的交易价格问题。一开始,IBM咬住20亿美元的门槛不放,联想的谈判小组拿出IBM的财务数据,表示20亿美元太贵了,IBM体系内的PC业务账面净资产为负的9.76亿美元,2003年亏损高达2.58亿美元。

杨元庆最后长叹一口气:跟IBM的谈判有一半时间是在讨价还价。

有了高盛这样的财务顾问,联想不花一半时间讨价还价才怪。身为财务顾问,高盛理应站在联想一边,帮助联想讲价钱,可是高盛并没有利用IBM在PC市场的竞争力下降来压制IBM,相反却将IBM没落于PC江湖的原因归咎为元器件质量问题,这是一个多么荒唐而幼稚的借口。

联想却相信了。

最终的谈判收购价是17.5亿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相当于136.5亿港元。当时联想的净资产还不足45亿港元。17.5亿美元的价格是这么计算的: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联想集团股票及承担IBM 的PC部门账面上的5亿美元债务。

按照规定,首次交割于2005年4月30日实施,此前联想须于2004年12月8日向IBM支付2 500万美元现金作为商誉保证金。首次交割时,联想须向IBM支付现金6.24亿美元(扣除商誉保证金和应计利息之后),并按每股2.675港元的发行价,向IBM配发821 234 569股股份以及21 636 459股无投票权股份。

现在很清楚了:IBM将PC部门卖给联想,套现6.5亿美元,还成了联想的股东,在首次交割完成之后,IBM持有联想已发行股份总额约18.9%的股份,占联想投票权总额约9.9%。这样一来,IBM成为了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回过头来看看当初的品牌三步走战略是多么愚蠢。按照合约,在合作的初期,IBM还将继续销售PC。地球人都知道,在IBM的PC业务中,还有一个X系列,这一部分并没有纳入并购标的。一旦IBM重返PC市场,只需等待五年就可以利用X系列重操旧业。那个时候,IBM不仅可以利用持有联想的股份分享联想创造的利润,还可以通过X系列重出江湖,赚取新的PC利润。

中国人有句古话:狡兔三窟。

品牌需要时间去考验,可是资金却让联想钻进了高盛设置的陷阱之中。如果没有得州太平洋集团在竞购的关键时刻搅局,那么联想的收购价格也不会仅仅少了2.5亿美元,也许这个价格会更低。而得州太平洋集团这个高盛的老哥们儿,早就在等着联想跟IBM的成交了,因为最大的机会还在后面。

净资产不足45亿港元,而吞下的却是价值136.5亿港元的庞然大物,中国人把这样的鲁莽行为称为“蛇吞象”。这种愚蠢的行为从来都会导致消化不良,轻者会拉肚子;重者跟吞进肚子里的大象一样,慢慢地被憋屈死。

不过,在联想的眼中,这是个绝好的机会,它就是要蛇吞象,吞下IBM的PC业务。

这是一幅美好的蓝图,拿下IBM的PC业务,联想就能跻身世界PC豪门,至少能够在资产规模上进入前三强。联想的人甚至拿着计算器测算,两家资产合并报表后,在全球五百强的企业名单上,中国的企业又会多出一个,那就是联想集团。可是兴奋之余,他们似乎忘了一件事儿,资金链犹如一把无形的刀,而高盛跟他的朋友们已经将刀架到了联想的脖子上。

联想当时有多少钱呢?

4亿美元,这是柳传志当时的说法。事实上,从严格意义上讲,这4亿美元就是联想集团的现金储备。按照双方谈判的约定,签约就要缴纳2 500万美元的商誉保证金,正式交割的时候需要6.25亿美元。这么一算,联想还差2.5亿美元的现金,钱从何来?

没有现金,一切都白搭,无论是得州太平洋集团的抬轿子,还是高盛导演的复杂的双簧戏,都会因为联想缺钱而告吹。高盛可不想这桩交易就这么草草收场,否则一笔900万美元的巨额顾问佣金就没有了。

贷款,这是国际投行通行的一种做法,为了确保顾问的项目成功,投行往往会给顾问的客户进行过桥贷款。联想已经掏出了2.5亿元注入高华证券公司,所以高盛并不担心联想会赖掉这笔过桥贷款。

5亿美元,这就是高盛给联想准备的过桥贷款。

过桥贷款可不是免费的午餐,需要联想拿资产进行质押的。这个有点对赌的意思,一旦联想不能归还高盛的贷款,那就不好意思了,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亲兄弟也得明算账,更何况高盛就是为了赚钱而来的呢?

今天很痛苦,明天很痛苦,后天很美好,但是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生意总是充满了风险,成功往往就是即将到来的黎明,但是很多满怀希望的人们却死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高盛深谙其中的道理。高盛可不想等联想集团还不了钱的时候再动手,最好的方法就是拉更多的人入局,自己才更安全。

很快,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法国巴黎银行、荷兰银行、渣打银行以及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等地的16家银行,组成了一个贷款银行团,坐到了联想的办公室里。

蔚为壮观的贷款银行团再度让联想激动不已,按照定期的抵押贷款协议规定,该定期贷款需要联想在5年内分期偿还。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个时间恰好也就是使用IBM品牌的年限。贷款利率则较3个月以来伦敦银行同业往来贷款利率高出0.825%,而且联想集团及若干附属公司需要对银团的6亿美元贷款作出无条件担保。

有钱了,收购IBM的PC业务就不成问题了。可是高盛跟银团贷款的钱都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归还,联想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够在5年之内还掉11亿美元的贷款,所以联想还需要有一个长远的安排,这需要在收购的时候一并考虑周全。

得州太平洋集团再次出现了。

联想要想还掉高盛跟银团的贷款,最好的办法就是发行股票。那玩意儿可是弄钱的好东西,只要能够卖出去就行了,不需要还的。本来得州太平洋集团一直帮着IBM抬轿子,让联想砍价的空间大大压缩,这个时候联想需要资金,它跑出来了,真是高盛的好哥们儿。

得州太平洋集团可不是省油的灯,它知道如果就自己一家出现的话,会很容易让联想以及中国政府反感,所以,它又拉上几个哥们儿,组团儿来忽悠联想。后来名单公布:得州太平洋集团、泛大西洋集团(GA)和新桥集团(NCL)成为联想的战略投资者,以3.5亿美元认购联想面值为1 000港元的273万股非上市A类累计可换股优先股以及可用作认购237 417 474股联想股份的认股权证。

联想跟得州太平洋集团、泛大西洋集团以及新桥集团商洽发行股票,其实就是为了给IBM进一步从联想套现准备现金。联想从三家私人股权投资机构获得资金净额为3.47亿美元。按照高盛在谈判中提出的资金支付策略,联想拿到3.47亿美元之后,按每股2.725港元回购IBM持有的435 717 757股无投票权股份,总价为1.52亿美元。

得州太平洋集团跟高盛是死党自然不必说,新桥集团的发起人是得州太平洋集团,进入联想配合得州太平洋集团自然也不在话下。泛大西洋集团成立于1980年,是全球著名的股本直接投资公司,跟高盛私交甚好,之前已经投资过从联想集团分拆出去的神州数码。

泛大西洋集团有一位坐镇伦敦的董事总经理Adrianna Ma,尽管远在万里,她却领军中国区业务,是泛大西洋集团全球投资高级人才。这位大姐在加盟泛大西洋集团之前,曾担任惠普(Hewlett-Packard)的项目经理。惠普并购康柏的时候,高盛是惠普的财务顾问,Adrianna Ma跟高盛的关系颇为密切。这次,高盛以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名义,让泛大西洋集团进入联想,这位坐镇伦敦的老朋友怎么会袖手旁观呢?

现在明白了吧,得州太平洋集团等三家所谓的战略进入联想,目的还是为IBM的资金套现。三家公司进入后,联想集团的格局立即发生了变化,按照约定,273万股可换股优先股共可转换为1 001 834 862股股份,占联想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3.4%,转化之后占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约10.24%;认股权证共占联想已发行股本总额的3.18%,认购之后占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约2.63%。

好啦,现在只有不到45亿港元的联想,贷款11.5亿美元,还拿了高盛朋友们的3.5亿美元股权融资资金。总计,高盛跟他的朋友们一共给联想筹措了15亿美元。联想收购资金问题彻底解决,这是一件令联想集团相当开心的事情。

不过联想集团能够开心得起来吗?小马拉上了大车,收购本身前途未卜,柳传志跟杨元庆领衔的联想,已经把命运交给了高盛跟他的朋友们。得州太平洋集团他们选择投资联想,美其名曰是看好联想在PC业务方面的前景,事实上,他们是希望在IBM没有抛售联想之前,跟着IBM一起发财,让柳传志跟杨元庆他们拼命地为自己赚钱。

世界上没有稳赚不赔的生意,高盛跟他的朋友们有了保障。

高盛给联想贷款,进行抵押自然不必说,联想集团以及他的子子孙孙都抵押给了16家银团机构,那么得州太平洋集团怎么能够稳赚不赔呢?三家投资者拥有的优先股在转股前每年都可获得4.5%的固定累计现金股息,按季支付。除此之外,董事会事实上已经掌握在他们手上,一旦柳传志跟杨元庆领衔的联想出现任何变故,他们就可以利用董事会席位,跟IBM联手控制联想。

控制联想并不难,只要三家战略投资者持有的优先股全部转化成普通股,跟IBM联手控制董事会。根据董事会格局,三家战略投资者每家一名,加上IBM的一名董事,尽管在联合总股本方面低于联想,可是他们足以跟联想派出的四名董事对着干。短暂的欢乐背后,浓厚的失败气息已经扑向了联想跟柳传志他们。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