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5日,在遭遇了11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亏损之后,联想集团的老帅柳传志再度出山,重掌联想大局。
少帅杨元庆黯然退场。收购IBM的PC部门曾让杨元庆成为聚光灯的宠儿,风光无限。然而,现在在欧美人蓝色的眼眸中,杨元庆领导的联想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华。历经13个月辛苦谈判才拿下的PC部门,如今却让联想消化不良,吃尽苦头。IBM的PC部门就像一把锋锐的匕首,深深地刺痛了联想集团的心。
那个曾经让杨元庆出尽风头的高盛集团,却早已另结良缘,撇下杨元庆一个人在联想孤军奋斗……
其实,IBM的PC部门是日本人拒绝吃的残羹。
2002年3月1日,小路易斯·郭士纳(Louis Gerstner)静悄悄地离开了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的宝座。这位有着“饼干销售员”之称的郭师傅在进入IBM之前,一直在烟草食品公司上班。当初整个华尔街都在嘲笑郭士纳,可是郭士纳却充耳不闻,他在执掌IBM权柄的当天,就花10 000美元买入了IBM的股票。到郭士纳离开IBM的这一天,他净赚了92 060美元,这对当初嘲笑他的那些人来说,无疑是绝妙的讽刺——就是这么一位曾经遭人讥讽的饼干师傅,把蓝色巨人IBM从坟墓中拯救了出来。现在,IBM总裁兼业务总监萨姆·帕尔米萨诺(Samuel Palmisano)接过了郭士纳的权杖。
这一年,帕尔米萨诺恰巧50岁。中国人有句古话“五十而知天命”,但帕尔米萨诺现在却有些诚惶诚恐。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帕尔米萨诺,加盟IBM已经29年了。20世纪80年代,CEO约翰·艾柯尔斯看中了帕尔米萨诺的才华,把他调到自己的身边担任助手。从此,帕尔米萨诺就迈上了通往IBM权力顶峰的金光大道。帕尔米萨诺是个典型的工作狂,据说他跟白宫的关系非常亲密,尤其是跟总统布什及其父亲老布什的关系十分亲密。帕尔米萨诺是IBM内部公认的接替郭士纳的不二人选,就连那些鼻孔朝天的华尔街巨头们也都十分看好他,称“萨姆流出的血液都是蓝色的”。郭士纳在离开IBM的时候,给员工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公开信,非常动情地向员工们赞美帕尔米萨诺。
然而,这些令人激动的赞美却让帕尔米萨诺无比彷徨。
2002年1月29日,也就是IBM宣布帕尔米萨诺执掌权柄的当天,IBM的股票收盘价为103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了5.15美元,跌幅高达4.76%。帕尔米萨诺心里非常清楚,赞美再好听,也比不过惊心动魄的股价。然而比起股价的下跌来,IBM的PC部门更让他头痛。
自1981年IBM生产出世界第一台PC机后,PC部门就为IBM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可是这个部门现在却成为了IBM的累赘。做过业务总监的帕尔米萨诺对IBM的内部文件相当了解,2001年IBM的PC部门亏损高达3.97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局面,身为PC部门的元老级领导人物,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帕尔米萨诺依然无法遏制PC部门的亏损势头。到了2002年,PC部门依然亏损1.71亿美元。屋漏偏逢连阴雨,偏偏这个时候传来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据说IBM在PC领域的两大竞争对手——惠普跟康柏正在秘密谈判,两家已经开始协商具体合并步骤了。
帕尔米萨诺环视了一圈:戴尔靠直销已经成为PC机销售市场的老大。如果惠普跟康柏合并,那两家合并后将会成为销售市场的老二。尽管IBM曾经是PC的鼻祖,以后也只能做个老三而已。而且就戴尔目前的疯狂趋势来看,IBM只能做个憋屈的小三,亏损将越来越大,甚至会一败涂地。
尽管PC部门的业务收入仍然超过50亿美元,但曾担任过PC部门业务总裁的帕尔米萨诺,对未来的市场看得非常清楚,个人电脑销售已经是日落西山,几乎走到了尽头。如果不早点割肉,那留在手上的便是一块烫手山芋。考虑再三,帕尔米萨诺决定割掉这块烂肉。
那么,谁能成为PC部门的接盘者呢?这是一个令人头大的问题。
只要对方能够出价40亿美元,IBM就出手。帕尔米萨诺心里一边琢磨价格,一边搜罗接盘者。
帕尔米萨诺首先将目光瞄向了日本三井财团旗下的东芝。
东芝是由两家日本公司于1939年合并形成的。第一家是1875年明治维新时期成立的田中制造所,它是日本国内第一家电报设备制造公司。1893年,田中制造所被三井财团收购,1904年正式更名为芝浦制作所。第二家是三井财团于1890年创办的白热舍,这是日本第一家制作白热电灯泡的台灯公司。1899年,白热舍易名为东京电器。1939年,东京电器与芝浦制作所合并成为今日的东芝。
合并后的东芝一开始就是三井集团的卒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芝更是三井集团支持日本天皇侵华的马前卒,主要生产雷达、军用电子管等半导体设备。东芝二战期间总共生产的1 000多台机器,绝大部分投入到了对华战场上。1944年,因东南亚的战线拉长,日本国内出现了很严重的经济问题。当时东芝陷入了困境,资金链随时都有可能断裂。就在这个危险的时刻,日本政府指定三井财团旗下的住友银行作为军需融资金融机构。这样一来,82家军需公司一窝蜂地涌向住友银行。而东芝作为三井财团的嫡系,跟住友银行堪称兄弟,哥俩儿好哇,住友银行自然就成为了东芝的金库。二战结束后,不少日本战备物质生产企业破产,东芝却在住友银行的支持下,一步步发展成日本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
1986年,日本住友银行的董事长矶田一郎摸到了高盛集团总裁约翰·温伯格(John Weinberg)的办公室,激情澎湃地向温伯格吹嘘住友银行有多厉害,什么“不仅是日本最赚钱的银行,还是世界上第三大银行”之类的。在一通疯狂的吹嘘之后, 矶田一郎表明了来意。原来住友银行一直想进入美国市场,关注高盛很久了,想投资高盛。
日本人做事很仔细,选定高盛作为投资目标后,专门聘请了麦肯锡咨询公司作为投资顾问。在得到麦肯锡的回复后,矶田一郎差点高兴得跳起来,原来就连麦肯锡也认为住友银行投资高盛是住友银行实现全球化的第一个战略目标。
矶田一郎一个劲儿地在那儿吹嘘自己,温伯格在一旁听得不亦乐乎,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嘴角却有一丝不为人觉察的讥笑。在几番讨价还价之后,温伯格“勉为其难”答应了矶田一郎提出的投资方式,同意住友银行用现金注入的方式获得高盛公司股权。就这样,日本太君矶田一郎最后搞定了美国大兵温伯格,注入高盛5亿美元,取得了12.5%的股权。日本人走后,温伯格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他在心里暗暗地说道:小日本,等着瞧吧!原来矶田一郎并不知道,温伯格在1945年曾经参加了对日作战。就在美国向长崎、广岛扔下“胖子”跟“小男孩儿”后,温伯格跟随大部队踏上了日本的领土,参加了解放战俘营行动。你想,温伯格对日本人能有好印象吗?他之所以愿意把高盛股权卖给日本人,不过是因为日本人出价够高而已。
2001年,住友银行与樱花银行合并,更名为三井住友银行。2002年,刚刚合并完的三井住友银行出现了一堆吓死人的烂账,高达480亿美元。为缓解冲销坏账之急,三井住友银行将手上的高盛股票悉数抛售。高盛看准了机会,反过来大量购买三井住友银行的股票,向三井住友银行投了12.5亿美元。
老哥们儿分手几个月又走到了一起,不过主人的位置却掉了个儿了。
高盛集团钱多得很,现在高盛是三井住友银行的大股东,而东芝又是三井住友银行的铁哥们儿。一旦东芝接手了IBM的PC业务,那么在资金交割方面就不会存在任何拖欠问题。帕尔米萨诺还分析,如果东芝想成为全球制造业大佬,就需要具备跟戴尔等大佬们竞争的实力。所以,收购IBM的PC部门对东芝十分有利。
这是一番很有想象力的分析。
帕尔米萨诺暗自高兴,他曾担任IBM日本分公司的高级经理,在日本待过很长一段时间,见过日本人当初有多么疯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人将日本人关了禁闭,日本人忍了很久都没有动弹的机会。解禁之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人的忽悠下,日本人相当冲动,拿钱不当钱花,整个国家的经济泡沫十分严重。20世纪90年代,日本人经历了最惨痛的经济泡沫破裂。
好了伤疤忘了疼,日本人很快又陷入了新的狂想之中,一心奋发图强,正在大搞扩张。这个时候东芝极有可能接盘IBM的PC业务。帕尔米萨诺心里美滋滋的,立即派出代表远赴日本。
帕尔米萨诺的如意算盘打得倒是挺好的,可他忘了高盛是什么水准。高盛可是个精明的角色,日本人好哄骗,高盛可不是好蒙的,它可不想三井住友银行的长久超级大客户接手IBM的亏损部门。用脚趾头想想就能明白,一旦东芝接手IBM后出现大量亏损,形成烂账,那对三井住友银行来说绝没有任何好处,高盛这个股东可不愿意做赔本的买卖。
帕尔米萨诺的谈判代表跟东芝的人一见面,还没有谈交易的细节,就被日本人礼貌地拒绝了。这个情形帕尔米萨诺压根儿没有料到,他想不明白,为啥日本人如此冷峻,怎么着也得谈谈再说吧,可现在,连一点儿机会都不给。
东芝看来是没希望了,现在该怎么办呢?谁能接手IBM的PC部门呢?帕尔米萨诺焦急地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