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个人常站的桩,为技击桩( 矛盾桩 ),因为角度变化丰富,为了体现他的特点,我将之称为“螺旋桩”。手脚之间要有力牵引,构成三角,三角旋转起来,产生了圆,有圆才可以打人。
老话是“力走螺旋”,我言“意走螺旋”,口诀为“活三角形求争敛,搏击应感变化灵,螺旋克敌断敌力,搂劈点刺钻炮横”。
桩也是要聊的,徒弟讲体会,我知道他对了,但我提出一个逆向的说法,刺激他,这就是“填桩”,往桩中补意念,提高他的预应之感。
我和崔有成都爱用“渗透”一词,说一个人理解了,是“渗透了”,说一个人练得深入了,是“有渗透”,给徒弟填桩,也是“慢慢渗透”。
所以,“抡拳头”里面有很深的内涵,我喜欢这个词。
打和抡不同,捅和攮不同,一字之差,凶劲就出来了。光学动作没用,意是个心态问题,人能干成什么,都要有个氛围,在崔有成场子里,一个人可以得到激发。对打时,被人制住了,一急,倒能突破了。不先制你一下,你的心态永远不对。
崔有成有个绰号叫“崔疯子”,早年在后海,沿着河边做试力,没留神掉水里了,爬上来继续做,身上湿了不管。人们传他疯了,内行人听了则说:“真吃功夫!”
他身具浑圆力,拳头落上就是透力。大成拳也像拳击一样打沙袋,根本不同,我们不叫“打沙袋”,叫“物质操拳”,借用物质,重点还在意上。
物质操拳从大到小,从沙袋打到小棉球。小物件能出神光,眼神出来了,意就出来了。操棉球,就不是要你作力,你打不着它,作不上力,力量怎么打出来?用意念去打它,日久有透力。
我一次去健身房,一打沙袋,沙袋没动,中央一线有点弯度,二十多个大汉在健身,一人绕到沙袋后面,发现鼓出来一个小包。他们轮番打沙袋,荡起多高的也有,但就是鼓不出这个小包,有人就求拜师了。
这个小包,是透力的效果,我用了三年,才练出来。老前辈们操棉球、操树叶、操狗皮,这些破玩意儿,比拳击的专业器械好,操软的东西,才能练出透力——这是《 道德经 》讲的“柔弱胜刚强”。
于老在卢沟桥给外国人办过一次《 道德经 》讲座,说大成拳是《 道德经 》上的道理,让我与十多位外国人试手,以不同的方式将他们一一打飞,什么话有什么样的验证,外国人没想到中国哲学能变为现实,还能具体到这种程度,表态说改变了他们的观念。
崔有成的大成拳骨子里运用的还是道家的法则,但他形成了个人风格,是现代派。变动不居——这也符合道家的思想。
《 道德经 》上言“大成若缺”,大成就的人往往表现得有缺陷。有缺陷,才有发展的余地,才能保持成就,传承下去。
王芗斋言:“学者能从我之所学所说,推出我之未说。”大成拳等于是王老留下了一道上联,后来人要能对出下联。
崔有成的意义,在于他是一个作对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