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温故而知新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吃自助餐时,为吃个够本儿把肚子吃坏?其实,吃自助所花的钱,在成语故事当中可以用“覆水难收”一词来表示;在经济学中表达为:没有充分考虑到“沉没成本”。中国几千年历史所产生的成语故事,不仅仅是一种经验教训,同时也充满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学思考方式。

高中时,我曾经这样问过一个老师:学汉语到底有什么用?老师的回答是:研习汉语,可以使像你们这样不按章法办事的人也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这位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学习汉语,首要的是读。他的上课方式也是让学生泛读汉语,然后对汉语的内容进行解释。但对于像考试技巧之类的东西,他一概不教。在学生们看来不按章法办事的,应该是这位老师才对。

但是不知为何,我却很喜欢这门课,并且按照这位没有“章法”的老师所说的那样,在家也会大声诵读汉语,也因此惹来了邻居不少怨言嫌语。可能是因为自己一直坚持朗读的缘故,当时教科书中出现的成语,对我来讲,可以说是“声声在耳”。至今我仍然非常钟爱成语。但是,是否具备了那位老师所说的“高尚品德”,就不得而知了。

所谓故事,就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成语指的就是从发生的故事当中提炼出来的能反应这个故事内容的固定短语。当我们在说话中引用一个成语时,就能增强发言内容的严肃性或趣味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中如能使用成语,就能使文章格调高雅,读起来心情舒畅,沁人心脾。比如“再也无法挽回了,还是放弃吧”和“覆水难收,强求无益”这两句话虽然意思一样,但后者的表达听起来效果更好,也更容易记住。

但是,我在这本书中想尝试的是,怎样把那些艰涩难懂、使人敬而远之的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和关键词,通过引用成语的方式来加以解说,从而使讲述的经济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并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如果仅仅是引用成语的话,文章就显得有些单调。这些成语之所以有着独特的韵味就在于这些成语产生的背景非常耐人寻味。因此,为了能更好地进行解说,有必要挖掘成语故事产生的背景。如果不明白这些故事背景,实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就比如这篇序言的题目“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从这个成语来讲,我们能想到学习古代的故事能对现代的生活有指导作用这一层含义。这个成语出自《论语·为政篇》。《论语》是记录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言论的书籍。所谓做学问,就是不断研究、学习过去,学习再学习,就能发现、获得对现在有指导意义的新知识、新理论。如果我们能明白孔子所表达出来的学问观,就能明白他话中的深层含义。

为此,在本书的各章中,我首先会介绍章名中出现的成语的意思,以及这些成语的由来,然后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它们重新进行现代的阐释,论述它们同经济学的内在联系。

书中的成语都是几千年前的故事。而经济学作为一门学问,其发展历史还不足三百年,并且本书中所介绍的现代经济学的思考方法有一部分都是最近新发展出来的理论。这种以解说成语故事的背景来论述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好像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但只要一直慢慢读下去,读者就会惊奇地发现,经济学的结构和理论其实在很久以前就发挥着作用。借用孔子的话来说,学习现代经济学的关键词也是一种“温故而知新”。

同时,书中介绍的故事背景以及历史事件,我都尽量按照历史年代顺序进行讲述。对于章节的排列,从基础的、古典的经济学关键词开始讲述,然后逐步讲解到实用的、最新的经济学关键词。本书确实与其他书的结构有些不同,但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本经济学的入门书。

最后想说的是,如果本书能够使读者体会到成语的韵味及经济学的趣味,哪怕只是一点点,笔者也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