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红军长征到了川西大渡河边的安顺场。毛泽东一看到大渡河,立即前往渡口,向刘伯承、聂荣臻了解战斗情况,研究渡河问题。他还沿着渡口的沙地,边走边观察大渡河的情况。中午,中央首长在先遣部队司令部吃饭,席间端上缴获来的米酒。毛泽东首先端起大碗米酒,向先遣司令和干部战士们祝贺胜利。接着,他又向刘伯承详细询问彝海结盟的情况。他问道:“诸葛亮七擒七纵才使孟获心服。你怎么一下子说服了小叶丹呢?”刘答:“主要的是我们严格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毛泽东又问:“你跟小叶丹结拜,真的跪在地上起誓吗?”刘答:“那当然,彝人最讲义气,他看我诚心诚意,才信任我们。”毛泽东爱打破砂锅问到底:“那彝人下跪是先跪左腿呢,还是先跪右腿呢?”这个问题刘伯承可没有注意,他被问住了。(蒋建农、郑广瑾:《长征途中的毛泽东》,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第170页。)
“诸葛亮七擒孟获”故事,见《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至九十回。它记诸葛亮于蜀汉建兴三年(226)率军南征,对孟获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战略;曾7次生擒孟获,又7次释放,而令其信服。又,“七擒孟获”故事和孟获此人均不见《三国志》,仅见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孟获,系当地民族领袖。另据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他后来还在成都蜀汉中央政权做过御史中丞。
小叶丹,彝族头人,后被红军任命为“中国彝民红军沽鸡 (基)支队长”。当时刘伯承是红军总参谋长,与他加强友谊,从而使红军顺利通过了彝族地区。
据温济泽回忆:在延安上党建课时,教本上第一课,就讲共产党和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毛泽东加了眉批说,水可以没有鱼,鱼不能没有水。毛泽东经常教导我们,要把党和党员都看作不能离开水的鱼。(温济泽:《忆毛主席的几次谈话》,见《缅怀毛主席》,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376页。)
1943年11月,毛泽东在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说:“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问题上,一定要能够同群众相结合。如果我们的党员,一生一世坐在房子里不出去,不经风雨,不见世面,这种党员,对于中国人民究竟有什么好处没有呢?一点好处也没有的,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人做党员。我们共产党员应该经风雨,见世面。这个风雨,就是群众斗争的大风雨;这个世面,就是群众斗争的大世面。‘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3页。)
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里谈到知识分子时,又说:“一个阶级革命要胜利,没有知识分子是不可能的。你们看过《三国演义》、《水浒传》,魏、蜀、吴三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知识分子,有高级的知识分子,有普通的知识分子,那里穿八卦衣、拿鹅毛扇子的就是知识分子。梁山泊没有公孙胜、吴用、萧让这些人就不行,当然没有别人也不行。无产阶级要翻身,劳苦群众要有知识分子,任何一个阶级都要有为它那个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奴隶主有为奴隶主服务的知识分子,就是奴隶主中的圣人,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我们中国的奴隶主也有为他们服务的知识分子,周公旦就是奴隶主的圣人。至于封建时代的诸葛亮、刘伯温,《水浒传》里的吴用,都是封建社会里的知识分子。”(《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2~3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