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门书屋(2)

1987年、1988年,大量的西方哲学在国内翻译出版,《 罗素 》、《 叔本华 》、《 弗洛伊德 》……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阅读兴趣。一时间西方思潮席卷中国大地,特别是各高校广大师生,到一本好书就抢购并奔走相告,有的就直接买上三本、五本,送给自己的同学、同事,他们急不可待地吸取着西方文化的营养。获得消息的惟恐来晚了售缺买不着,就与我拉关系。说:“小李,今后凡这类书籍我都要,有到货时一定帮忙留一本,我一定会要的,三天两天我就会过来一趟。”因此,我有幸与一批老教授、老教师、大学生相处成了好朋友,他们不但找我买书,也向我订购图书,还提供一些他们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已出版或即将出版的新书信息。那是一个人们求知欲望极强的时代,大有迫不及待的感觉。师生们看完这些书后会在校园里展开激烈的讨论、争论。仿佛人们的共同语言一时间多了起来。他们也会介绍我看一些值得一看的好书,也会把他们读书的心得体会与我交流,使我受益不少。我每天晚上会坚持看一两个小时的书。在北门书屋工作的六年,是我获得各种知识最多、最快的六年。

随着书店的发展,我们站柜台的营业员增加到了五人。北门书屋方圆五公里范围内就有云大、云师大、昆工、民族大学、云工、云艺、师专、教育学院、电大、警官学院、政法干校等十余所大专院校,区位优势很好,我们就偶尔到这些学校去搞展销,最常去的是云大和云师大,因为这两个学校的学生较多较集中,离北门书屋也比较近,展销效果也最好。只要提前与学校教务处、团委或工会取得联系,他们都会积极支持,提供一些课桌作为展销平台。上午十点把书摆好,就陆续有不上课的老师,学生前来购买。等到十二点一下课,整个展销平台就会被老师、学生团团围住,他们用心看书、选书,有很多的学生手上端着饭碗也来挑书,常常一选好几本,等到付款时却发现钱不够了,就问身边的其他熟悉的同学借钱。有的就问我们,饭票要不要?菜票要不要?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一开始我们觉得不好办,收进大量的等价的饭菜票我们也不好处理啊!但看着学生们着急遗憾的表情,以及他们用口中的粮食换取精神食粮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就决定先收进来再说。心想不行就找学校领导与食堂协商兑换一下。后来再找补零钱时我灵机一动,试着问买书的学生,补你菜票要不要?补你饭票行不行?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理解,愿意接受,因为他们也知道我们的饭菜票是怎么来的。于是,饭菜票在学校成了流通货币。

记得有一次在昆明理工大学展销,地点选择在主楼一层中间的过道大厅,这是昆工师生南( 教学区 )来北( 生活区 )往的必经之路,考虑到该校师生人数多,我们已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去了三个人,所带书的复本也比较多。其中,岳麓书社版的精装缩印本的四大古典名著等,每个品种我们带去了十余件,布展时就有意识地每个品种先打开两件,《 红楼梦 》每件十六本包装,两件为三十二本,《 三国演义 》每件二十本,包装两件为四十本……中午一下课,十多分钟时间展台便被围了几层人,学生们跟不要钱似的抢购图书,收款桌前围了三层人,都伸着手往里递钱,我们三人统计收钱都忙不过来,哪里还顾得上照看书摊。幸亏那时的人们很纯朴,没有丢失一本书。当我们一直忙到一点半钟快上下午课时,人才渐渐少了下来。我们惊奇地发现,整件整件先前未拆开包的那些名著,早就被学生们自己拆开包买走了。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代,读书、求知有着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即为了将来有出息、出人头地、使自己今后工作和生活过得更好,因此人们动力十足,如饥似渴地读书。这样的情形过去没有,未来难再。

1990年的一天,经理找到我说:“小李,你能干,你来承包经营门市怎么样?”我说:“怎么个承包法?”她说:“这样,按销售给你提成3.7%,你负责发放门市人员每月的工资,咱们签订合同。”我说:“我考虑一下。”我想,当时门市人员连我一共5个人,每人的月工资当时能拿到约170元左右,每月门市5个人的工资大约需要850元—900元左右,而当时我们每月的销售徘徊在18000元—23000元左右,最好的一个月到过30000多元。( 当时书的价格很低,记得弗洛伊德的《 梦的解析 》一书,软精装,一件32本,价值96.4元,平均单价3.2元,与现在一件书1000多元相比,不到1/10的价格 )看得出,经理3.7%差不多是以当时最好月份的销售业绩核算出来的提成比例。以这样的提成比例签订合同显然是有风险的,因为我至少不能在承包经营后因达不到经理的销售期望值而把大家的工资降下来,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当然更不是其他员工想要的结果。可我转念一想,如果我承包经营了,进货就有了主动权,好销、畅销的书我就可以灵活把握进货量。摆脱当时所有图书的报订,必须经过经理的审批,否则订单上没有她的签字和盖章,订单是不生效的。我们每天站在门市上,直接面对读者,因此最能把握市场行情,获得的信息就是我们订购图书的第一手资料。但当时的情况是,经理的经营观念过于稳妥和保守。我订数填为50册的,往往经理审查时会改为20册;我订数为100册的,有可能被改为50册,甚至30册。到货后常常出现马上脱销的情况,再次订购时成本增高,同时也因断货频繁发生而错过了图书销售的最佳时机。看着白白流失的商机,我非常苦恼。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