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帕斯卡(华宇)。每个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帕斯卡原理”;喜爱数学的人,都玩过有趣的“帕斯卡三角形”;研究文学史和哲学史的学者,将帕斯卡和卢梭并列为浪漫主义的先驱;而关心生命哲学和宗教神学的人士,则把帕斯卡的《沉思录》视为一盏永恒不灭的烛灯,照亮着每个寻求者的心灵。
帕斯卡(BlaisePascal,1623—1662)是17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天才思想家之一,与思想泰斗笛卡尔(Ren?Decartes,1596—1650)齐名。在短短39年的生命中,他在数学、物理、宗教、哲学和文学上的非凡成就,对后世思潮影响非常深远。
从数理神童到宗教哲人
帕斯卡出生于法国中部的小城克莱蒙-费朗(Clermont-Ferrand),3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是政府的税务人员,非常宠爱他和姐姐、妹妹三个孩子。帕斯卡自小体弱多病,博学多闻的父亲便亲自教导他读书,学习历史、拉丁文和希腊文。父亲本身很热爱数学,却从不教他,认为数学太伤神,不适合孩子的智能发展。
但帕斯卡却是早熟的神童,小小年纪就展露出超乎常人的禀赋。他12岁时偶然看到父亲在读几何书,好奇地问:“几何学是什么?”父亲不想告诉他太多,只说是研究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图形性质的学问。没想到这几句话让他产生了兴趣,他根据父亲所讲的一些简单知识,自己摸索研究,高兴地告诉父亲他的发现:“任何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总和,永远等于180度。”父亲听了忍不住哭了起来,从书房搬出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325至前265年)的《几何原本》,让他开始悠游于数学殿堂。
帕斯卡在数学领域的成就斐然:13岁发现“帕斯卡三角形”,14岁起参加巴黎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小组活动,16岁发表了一篇备受推崇的圆锥曲线论文,立刻引起笛卡尔的注意。笛卡尔是解析几何的创立人,起先根本不相信这篇论文是一个少年所写的,以为是他父亲代为捉刀。
帕斯卡17岁时,写出了400多个关于圆锥曲线的数学定理。19岁时,他为了减轻父亲计算税务的麻烦,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往后又陆续制造了超过50种计算机,有些至今仍保留在巴黎的艺术与技术博物馆。他30岁时提出“帕斯卡三角形排列法”,并与著名的数学家费马(PierredeFermat,1601—1665)共同研究“赌博”问题,奠定了概率论的基础。他研究摆线问题,刺激了德国的数学家莱布尼兹(Leibniz,1646—1716)发现微积分。数学上的归纳法也是他最早发现的。
在物理学方面,帕斯卡的主要成就在于对流体静力学和大气压力的研究。他24岁时以著名的托里切利水银柱实验,证实了真空和空气压力的存在,一时轰动法国,目前压力的单位Pa,就是以他的名字(Pascal)命名的。28岁时,他证实了空气压力来自它的重量,而压力只跟深度有关。在同一水平位置,无论你走到哪里,承受的压力都一样,而在上下山的过程中,我们就可感受到压力的变化。这就是帕斯卡原理,是流体静力跟动力学发展的基础,至今仍是理工学科必读的定律,航空及造船工程必备的基本常识。
除了科学之外,帕斯卡对哲学和宗教也拥有执著的热情。他23岁开始接触基督信仰,起初他认为信仰只是一种哲学概念,后来他渐渐发现:当人忧伤时,哲学并不能提供安慰;但是心中有信仰的人,即使知识不多,却可得到心灵的安息。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帕斯卡领悟到人类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尤其是他长年饱受病痛折磨,对生命的卑微和脆弱有格外深刻的感受。于是他研读《圣经》,并从疑惑、绝望和幻灭出发,思索生命终极意义的问题。
1654年11月23日夜间,帕斯卡从马车上摔下来却大难不死,让他感受到上帝护佑的神秘,从此他放下科学研究,完全沉溺于宗教的真谛及教义的严肃思索。
当时天主教耶稣会和杨森教派(Jansenism)之间正处于对“恩典”问题争论不休的阶段。杨森主义者强调,自从亚当、夏娃堕落后,所有人类都受到罪恶的腐蚀,因此主张人必须靠个人的自由意愿和努力去实行神的恩典,才能获得救赎。帕斯卡为杨森教派辩护,以匿名方式发表了当时引起广泛回响的18封《外省书信》,驳斥耶稣会对恩典的解读以及其松弛的道德观。其文体风格是如此简洁、严整而优美,被公认为法国散文的不朽之作。
为了实践一个真正教徒的作为,他住进修道院,过着虔诚、贫困、简朴、规律、禁欲的生活。为了救助贫民,给贫困者慈爱与温暖,他变卖家具、马匹、产业及图书馆,只留下奥古斯丁的作品、《圣经》和一些灵修册子。
到了后来,他更像个苦行僧一样,把有尖刺的腰带缠在腰上,每当有不虔敬的想法浮现脑海,就用手肘打撞腰带,以身体的痛楚来唤醒自己。他将《约翰福音》第17章抄下来,缝在衣服袖子里面,一直到死了以后,才被人们发现。
这位伟大的科学、神学和文学奇才只活了短短的39年。虽然身受病痛的折磨,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却是:“上帝永远没有离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