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对生命初始的亲近

第五章 虚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一章讲的是用默用虚,先天一炁就会越来越多。天地不仁是天地不知道自己的仁,天地养育了万物,一炁周流,四季生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生化化,一炁主宰万物,纯自然不夹杂一点人为,万物得太和一炁,生之,育之,长之,成之,天地容万物而万物感,天地化育之德,没有形迹,上德不德,上仁不仁,正是至仁也。天地包容了万物,却没有这个包容的意识,给予了万物生命,自己却不知道,叫天地不仁。刍狗是草扎的狗,祭祀用的,只是个虚的,并不是真的东西,就像现在祭祀纸扎的别墅、电视机一样。天地把万物都不看在眼里,轻贱如草芥。这个生育了一切的仁慈母亲,她都不知道自己做了多么伟大的事情,这就是至仁,最大的仁,因此天地才能长存。

修身之圣人,效天地的不仁,运化育于身。百姓,指身。身为国,心为君,意为民,心以无为为化身,意以无为守法,这就是圣人的仁。冥冥之中,不见施仁,是圣人效天地“上仁不仁”处而修己,给这个身体做了很多很重大的事情,却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叫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一点不看重这个身体,这个有形的身体,不过是无中化出来的。把电能比喻成无,把电视、冰箱、电灯比喻成有,守那个无,有形化成什么都无所谓。

天地不仁,无声无臭,高也明也,博也厚也,此天地之仁也,而万物感之,不见其仁。此所以不仁处,而仁大;所以不见仁,而仁宏。橐龠就是风箱,观天地,一炁上浮为天,下凝为地,中间是空洞,不过一开一合,像个大风箱。因为中空才流转无碍,气机之升降才无始无终,不屈不挠,这是天地之修。圣人效法天地而修身,抱中守一,空空无迹,浩浩无痕。天地以无来修身,就像风箱以空来作为,以无为而为。所以修身用虚而不屈,虚以修者,领虚之美,得虚之妙,虚之极而动方生,一动愈出,美而愈知其妙。多言而无可言,故数穷,不如知我之美,会我之妙,抱我至中至道,而守我冥忘之理,常存真一之气,以乐天真。

守中的主角是神,神是火,守的是炁,炁是水,守中既是中脉、黄庭中宫,更是守在阴阳平衡点上。生气的起始,只有守在这个上面,生气才会源源不断生发出来。守中要似守非守,元神守,识神配合协作。完全是元神的空无,完全无为就不存在守的问题,有守就是有为,守过了就是识神专权,生气就立刻停止不出来了。比如,你一抬眼,看到一个人脑袋周围有光圈,那是你里面的元神看到的,你的意识之神只是个帮手,但是,你一动念,想看个仔细,那光就消失了。你只有不动念,似看非看地斜眼瞄着,而你心里的眼睛,你的元神才会定定地把那光看个究竟。

这个用虚的橐龠,与人体的胎息十分相像。口鼻的呼吸是人为可以操作的,胎息是把口鼻呼吸几乎关掉,腹部自然一鼓一鼓的,黄元吉先生在《乐育堂语录》“真火凡火章”中说:“修行人以无形之真火为用,而外面呼吸有形之火非谓全然不用,不过如铁匠之风扇吹嘘于外,周遭包裹,以卫中间神息而已。”他在诗中说:乾坤橐龠无极妙,夺得无极变真人。这个人体的风箱里面有无极真人,胎息的胎是圣胎,圣胎为元神所结;“息”是真息,真息即命蒂,命蒂乃元气所结,至呼吸不出不入之时自得。“胎”字是讲定神于胎中,不动不摇,如婴儿之处母腹。“息”字是讲伏气为息,绵绵密密,幽幽微微,粗气灭绝,如胞胎中之婴儿,不以鼻口呼吸。胎息练成功,元神就上岗了。

用虚、用空、用无、用元神,先天真东西才会来,用实、用有、用识神,那都是后天的东西,都不是老子说的先天一炁之道。唐代以后成熟的金丹大道,玉液还丹、金液还丹、炼精、炼气、炼神、炼虚,都是以此先天一炁作为丹头,得不到此炁,练一辈子也是枉然。当代人熟悉的气功,只有严新等个别人继承了老子先天一炁的正脉,握一下他的手病就好了。绝大多数都是后天意识指挥下的有为,在后天炁上转圈圈,特异功能也只是掀开了先天玄门的一个小缝儿,并且短暂,无法实现人体与心灵后天转化为先天。因此,读老子《道德经》,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对生命初始的亲近,对自己无位真人的熟悉,对大智慧系统的唤醒,通灵开窍,给自己元神的营养和修炼,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气功层面,更不能与后天意识写出来的《论语》等传统经典诵读相提并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