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的第一个面向就是安住在身体中……静坐的第二个面向就是标明念头和体证……静坐的第三个面向乃是要敞开心胸面对经验的本质……
修行不可能只凭着阅读和思考就领悟了,只有通过真实的体悟才能带来清晰的认识,所以我们必须在自己的经验里学习。虽然如此,能够清楚地认识静坐是什么,仍然是有些帮助的,即使这份认识也只是一种概念罢了。你是否经常发现自己在静坐时根本不知道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你是不是时常在问自己"我现在到底应该怎么做?"这份困惑是修行途中很正常的现象之一,所以我们必须不时地回顾一下静坐的基本原则。
静坐可以分为三个面向。这三个面向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它们是一个相互连贯的总体。但为了便于描述,只好将它们分开来解说。
安住在身体中
静坐的第一个面向就是安住在身体中,这是静坐最基本的目的。一开始静坐时,我们会采取特定的姿势,但重点并不是那个姿势,而是有没有觉察到身体的实况。安住在身体中,意味着我们是觉醒的,而且对身上所发生的事了了分明。静坐虽然能促成这份了了分明的觉知,然而在地下铁,或站在任何一个地方,或躺在床上,同样也可以觉察。
能够在每个当下觉察身体的实况是很有帮助的事,尤其是刚静坐下来的时刻。我通常一上座就会问自己:"现在发生了什么事?"这时我立刻触及到我的身体实况、心态和情绪,以及周遭的环境(温度、声音、光影等等)。这样的检查方式只须几秒钟,却立刻能让我跳脱头脑的领域,落实到更具体的身体的世界。重点就在不去思考身体、情绪或环境,而是真的去感觉它们。做完这种快速的检查之后,我就回来觉察自己的姿势,然后告诉自己:"让脖子挺起来,让腰部放松、放宽。"这样的提醒能够让我进一步地觉察自己的身体。在静坐的时段里,每次一发现自己转进了妄念,就利用上面的那句话将自己的觉知拉回到当下。安住在身体中,简而言之便是安于当下。
通常我坐定下来之后,总会花几分钟的时间专注在呼吸上。我并不是在想着呼吸,而是真的觉察一呼一吸的感觉。在这段时间里如果妄念生起,我不会替它们加标签;我只是缩小焦点在呼吸之上。这个方法的作用只是要帮助自己安定下来。
然而这种专注禅定的价值也就是它的局限所在,因为它会将真实的人生排除于外。修炼乃是要敞开胸怀面对人生,而不是将它排除于外。虽然持续专注于呼吸之上可以让我们安详、放松及心神集中,但这并不是静坐的目的。不论我们有多喜欢那些令人愉悦的特殊体验,静坐的目的仍然在于觉醒,也就是要觉察我们所有的经验。它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学会如实面对人生。所以,即使专注禅定有时也极有帮助,我们还是要利用静坐的时段来拓宽觉知。为了将专注于呼吸转化成更宽广的觉知,我通常会做上几回三加三的练习。这项练习会迫使我维持专注,而同时又能拓宽觉知。三加三能够为修持打造好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过于开放的觉知将变得混乱和恍惚。
不过,开放的觉知确实是安住在身体中的本质,只有在那种状态之下,我们才能觉察到身体的感官、思维的活动、不断改变的心态以及由周遭环境输入的信息。我通常会将三分之一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但重点仍在单纯地觉察眼前发生的所有经验。这个途径毫无独特之处--它是非常低调而平常的。我们只是如实看着以及经验着各种的生命现象,而不带有任何意见和评断。虽然这个途径如此低调及平常,我们仍然会不断地逃离当下,对念头活动所带来的慰藉和安全感上瘾。
所以安住在身体中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十分困难。为什么?因为我们就是不想活在当下。我们有很大的一部分宁愿活在自我中心的梦想和计划里,所以会不断地逃离无常又毫不浪漫的当下经验。一旦能安坐在开放的觉知里,身心就会跟着稳定下来,而开始进入不被妄念勾牵的空寂。进入空寂并不需要费力,只要将觉知轻柔地拉回到当下,允许生命自然展现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