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完整的生命(34)

王小姐的行为,就是典型的“再赚一把”,或者叫“再次获利”(secondary benefit)。

“再赚一把”,就是当个体发现自己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以后,个体就诉诸转移性行为,以获得他人的注意,使个体觉得自己很重要、有价值,至少不那么失败。容易产生转移性行为“再赚一把”的人,大多数是认为“别人必须满足我的需要”的人。这两种想法往往会联结在一起——这是心理学界公认的最危险的一种“自我安慰”。

“再赚一把”会紧紧地抓住我们,所以我们也很难改变。“再赚一把”还会驱使我们去抓别人,以寻求别人的注意,而不管不顾别人的界限。即使别人注意我们,那个不如自己意的结果还是“未完成事件”,我们还是觉得“赚得太少”,于是更加想“再赚一把”。陷入此种模式的人,像个瘾君子一样无力自拔,而且这还会影响到人生的各个层面。就像王小姐,她对爱情、婚姻的需要,已经被“再赚一把”严重扭曲,无法面对了。

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事。渴望别人注意,渴望拥有“我很重要”的感觉,这种几乎成瘾的需要,却可以是我们心灵成长很重要的目标。它会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存在就已经很重要。了解这一点,就触及到“真我”。他人是否注意我们,也就无关紧要了。

心灵的水池

如果将我们的心灵看做一池深水,那么池面上是最亮的。池面也是我们头脑思想的场所,但是面积却非常小。这部分可能是整个水池最直观、最引人注意的所在。但池面以下的“水”也会不停往上钻——每一个水粒子都想挤到水面上来——希望被完成、被接受、被理解、被关爱。

我们的心灵存储了全部,不管好或者不好,应该还是不应该。生命的经历中,有阳光欢快的一面,可也有阴暗难受的一面。我们时时刻刻努力把阳光的一面请上水面,让它们充分展现——看哪,多么地给“我”长面子——这才是我。阴暗的呢,对不起,请在黑漆漆的水底待着,那哪儿是“我”呀,我才不是那样的。

于是我们的心灵分成了两个世界:“社会的我”——自我理解爱护有加;“本来的我”——被自我深深压制不见天日。即便是独处,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也绝对避免去关注和爱护一下“本来的我”。于是,大多数人都在心灵深处沉积了很多“未完成事件”。它们从未获得机会浮出水面,只能被压抑在暗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