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3)

首先爆发起义的,是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

10月9日这一天,武昌小朝街上,两个印籍巡捕按照往常行走的路线,正在街面上缓慢地走着。他们间或会在某个铺面上停留一会儿,看看那些买卖人,又或者看看那些商品。当然了,因为是正常巡逻,所以他们并不会留意太多。

自端方从武昌带走大批湖北新军奔赴四川以后,没有了那些大兵的光顾,武昌市面上明显冷清了许多。人员流动少了,自然作奸犯科的事情也就少了。所以,一段时间以来这些巡捕们颇为清闲,每天的例行巡逻,也不过是应付一下而已。

两个印籍巡捕正在一家茶楼门口,商量着是不是要进去歇歇脚,喝点水。

忽然,轰的一声巨响从不远处传来,两个巡捕顺着声响来源处看过去,发现爆炸声来自宝善里方向,正犹豫着要不要过去查看一番,急促的报警哨声响了起来。

这是召唤巡捕支援的哨声,同时也意味着发生了大事。他们这回没敢有丝毫的犹豫,立刻抽出警棍跑步前进,飞快赶往宝善里方向。

在宝善里,最先应声赶到爆炸地点的,是几个身材高大的俄国士兵。

他们赶到的时候,发生爆炸的屋子依旧在冒着浓浓的黑烟,一股硝烟味弥漫在整个街道上,告诉着有点常识的人,刚才的爆炸是由火药引起的,这里非常危险。

两个巡捕赶到的时候,俄国士兵已经将屋子翻了个遍,有几个士兵手上捧着名册、文告还有旗帜之类的东西,正在小声交谈着,把这些东西交给俄国驻汉口总领事馆。

俄国士兵看见巡捕,立刻喊他们上前,将查获物交给他们拿着,让他们立刻陪一个上尉去总领事馆,将这些物件交给总领事。

两个印籍巡捕捧着那些物件,随一个俄国上尉还有两个俄国士兵赶往俄国驻汉口总领事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东西,对于武昌城内的革命党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10月的武昌,天气依旧闷热不堪。

湖广总督署内,昏昏欲睡的两江总督瑞澄被爆炸声惊醒,惶然站起来,连声喝问堂下众人:“怎么回事?哪里的爆炸声?发生什么事了?”

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这让瑞澄愈发地不安。

他联想到最近保路会人活动猖獗,革命党人又在其中兴风作浪,担心出事,赶紧指派得力手下前往爆炸地点,想要一探究竟。

20分钟以后,瑞澄正因为久久得不到属下的回报而坐立难安。

这时候,一辆小汽车开到了总督署衙门门口,几个俄国人走下来。

这几个俄国人是俄国驻汉口总领事馆的总领事和他的手下,而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移交从宝善里查获的物件:一份名单、布告还有旗帜。

从俄国总领事手上接过名册,瑞澄只翻看了第一页,脸色立刻变了。

名册第一页上,几个瑞澄非常熟悉的名字赫然刊印其上:黄兴、孙武、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这些人,可都是朝廷通缉的逆党要犯哪!

原来,整出宝善里爆炸事件的正是孙武诸人。

在瑞澄心里,孙武,乱党孙文的弟弟(孙武和孙中山其实并没有血缘关系,而瑞澄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误解,盖因同盟会为了扩大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影响力,将错就错,没有在这件事上进行澄清),那在湖广总督府的乱党名册上可是挂了头号的;黄兴,更是出了名的乱党头子……瑞澄只草草翻看了一下,立刻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他联想到湖北新军主力已经被端方带去四川,再联想到近段时间越来越猖獗的保路运动,越想越是心惊,踱着方步,咂摸着嘴,暗自思忖:这些乱党想干什么?他们打造这份名册,肯定是为了方便相互之间的联络,难道说,他们想在最近发动暴动?

有点失礼地送走俄国总领事一帮人后,瑞澄立刻召来第八镇统制张彪。

他将名册等物交给张彪,说道:“乱党叛乱行迹已显,必须立即采取行动进行遏制,这事就交给你去办了。”张彪作为张之洞亲手培养出来的湖北新军统帅,以心狠手辣出名,确实很适合处理此事。

身为新军统帅,张彪对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活动有所耳闻,他认真地翻阅了一遍名册,冷笑道:“都是老熟人哪,我早就想对他们进行抓捕了,可是他们滑溜得很,居无定处,现在可好了,有了这份名册,总督大人就静等我的捷报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