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盗患不已与人质危机

晋景公时,晋国遇大饥荒,盗贼蜂起。那时也许没有发明警察宪兵或武警等内务部队,景公只好让军队统帅来干抓强盗的事。这个苦差落到了中军荀林父的头上。

好个荀林父,果然能耐。他找到了一个抓强盗的能手。这人名叫雍,此人非同小可,在街上走来走去,看一眼,就知道谁是盗贼,而且一抓一个准,一天抓好几十个。

让元帅头疼的是,盗贼并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聪明的大夫羊舌职对荀帅说:"你让雍抓盗贼,可能还没有抓到他自己的死期先到了。"

荀林父问此话怎讲?羊舌职说,有句谚语你听说了吗,看见深水里的鱼不是好兆头,料到别人隐私的人必定有灾祸。雍一个人抓不完盗贼,而盗贼们联合起来,必定干掉这个群盗的克星。

果然,不到三天,雍就被群盗割掉了脑袋。中军元帅忧愤成疾,很快就死掉了。

景公把羊舌职找来,问道:"你预料的结果很准,荀林父的办法不行,你有什么好办法?"

羊舌职说,用小聪明对付小聪明,就像用石头压草不让草生长一样,草会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用暴力禁止暴力,就像用石头打击石头,打的和被打的都得碎。目前治盗的最好办法不是多抓盗贼,而是除人盗心。要用安抚的办法,感化人心,使人们知道廉耻。知道行善比作恶好处大。

羊舌职建议治盗要用善人,不要用刽子手。景公于是任命说话算数、公正廉洁、有勇有谋、深得民心的士会接替荀林父的职务。

为了劝善,景公升了士会的官,提了士会的级,加了士会的职,扩了士会的封地,还让周天子赐给他高级官服。士会废除了前任缉盗的苛刻条款,行仁布善,注重教化,盗贼奸民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纷纷逃到秦国去了。晋国大治。

晋国两次治盗,两种办法,两种结果。荀林父、雍用的是对抗的办法,是减法,效果不佳;羊舌职、士会用的是感化的办法,是加法,效果极好。

在对抗条件下,人们容易想到的就是以暴禁暴的对攻,即以减对减。如果效果不好,就以为攻击力不够,于是加大攻击强度,进入对抗性升级循环,直到两败俱伤、玉石俱焚才罢手。代价大而收益小。

这时如果用加法,可能会收到减法收不到的效果。

类似晋公治盗的现代事例,是美国解决人质危机。

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美伊关系骤然紧张。用加减法语言来表述,革命的最大特征,就是减法至上。谁最爱减法,谁最相信减法万能,谁把减法用得最彻底、最激烈,谁就最革命,也就最有资格当革命领袖。因此不要指望革命者妥协,特别是新出炉的革命。妥协的革命者也不再能领导革命,他将被坚决的革命者所取代。这是革命的逻辑。

另一个逻辑是,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敌人,凡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凡是……就……是典型的革命句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