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到底明白不明白

在这里我先对《庄子》内七篇作个总结,从南郭子綦先生开始,由旷观而忘宾。吾丧我,我是宾,那主是什么?忘宾而后得主,得主而后冥世,冥世就是对世事淡化,乃至达到空、无、虚的那种感觉。冥世而后形真,毕竟道家里还是讲真人的!要找到主宰,形真而后见宗,见宗而后化成,大化成就。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庄子》内七篇是一体的。内七篇都是通过《齐物论》来完成全部架构,《齐物论》是内七篇的核心。通过我们今天学习的若干段,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感觉呢?希望大家回去后反复地看,反复地感觉,我在这里已经说得很多了,大家有什么感觉也要相互交流交流。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句:"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就是说语言不是风吹的,你要发表议论肯定要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说的内容不是固定的,是没有标准的。这个就是"其所言者特未定也"。

我经常都说,一分钟以后你想什么?说什么?你不知道。一年以后,你想什么?说什么?你不知道。尽管你正在说,说了的东西就有了,可以写成书,录成音像,但是在写之前,在录音之前,在你说话之前,你真的就有这个现成的东西吗?如果是念稿子那又是另外一回事,那是你事先准备好的。但准备稿子之前,你也不知道稿子最终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没有稿子,那你说话就更是随机应变的了。谁会有准备啊?没有准备。

在清代,有些人批评某些禅师上堂,拿着稿子念开示。唐宋祖师会这样吗?不会的。唐宋祖师上堂一坐,该说什么就说什么,都是随机的。祖师作开示、讲公案,他都不会预备的,否则就叫念稿。就算我们说的"特未定",那么内容好坏的标准是什么?这也说不清楚。我在这里讲课自觉说得很好,有的人就说你糟糕,一点道理都没有,当然也有人说很好,不得了啊!总之是是非非都有。这就是因为"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为什么呢?因为人一旦发了话出来,一般都在比量之中,比量就有是非,就是未定的。

还是回到赵州老和尚那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至道无难",不难啊,但"唯嫌拣择",只要你不去挑三拣四的,大道本来如是。你追问到底大道是什么?你管他做什么?你"才有语言",语言必有所指,必有取舍,就像镜头里取景一样,世界那么丰富灿烂,你的镜头指向哪里,就只能取到那一点,只能取到那一个画面,必然就有所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你一拣择,就是从大道中裁剪了一小片下来,你就在天地万物间拣择了那么一点。"是拣择,是明白",你把注意力关注到这一点上,当然是明明白白,摆在我面前,因为是现量不是比量,所以我肯定能明明白白。但赵州老和尚话语一激转,说:"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我不处于这种状态,而且永远不处于这种状态,你们大家敢不敢这样莫名其妙?觉不觉得可惜?

人类社会引以为骄傲的,不就是知识和文化吗?但这些超级禅师把这些一扫而空了。下面一位和尚就提问:"和尚既不在明白里,还护惜个什么?"既然都不在明白里了,还护惜什么?你一护惜就是明白。赵州老和尚耍赖说:"我亦不知。"这和尚还不放过,又将了赵州老和尚一军:"既不知为什么,道不在明白里。"此和尚分别思维很重,逻辑思维又严密,处处逮着老和尚的逻辑漏洞。老和尚架子大,只说一句:"问事即得,礼拜了,退!"你话问完了,磕个头,走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