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标与工作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工作内容

1.3 技术路线与工作流程

第2章 地质资料数字化与综合地质数据库建立

2.1 资料现状与数据需求

2.2 综合地质数据模型与地质勘探工程数据模型

2.2.1 综合地质数据模型

2.2.2 地质勘探工程数据模型

2.3 地质矿产资料数字化

2.3.1 地质矿产资料数字化与原始数据构建流程

2.3.2 地质资料的扫描数字化

2.3.3 编码数字化方案

2.4 勘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数字化软件开发

2.4.1 软件开发思路

2.4.2 软件体系结构

2.4.3 软件主要功能实现

2.5 结合地质数据的逻辑结构设计

2.5.1 资料分类体系的关系模式

2.5.2 编码数字化数据的关系模式

2.6 综合地质数据库的建立

2.6.1 数据库原始数据构建

2.6.2 数据库的建立

第3章 凤凰山矿田控矿规律与矿体定位模型

3.1 矿田矿床基本特征

3.1.1 凤凰山矿床

3.1.2 宝山陶矿床

3.1.3 铁山头矿床

3.1.4 仙人冲矿床

3.1.5 江家冲矿床

3.1.6 清水塘矿床

3.2 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3.2.1 地层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3.2.2 矿田构造特征及成矿构造分析

3.2.3 新屋里岩体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3.3 矿床矿体定位规律与定位预测概念模型

第4章 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

4.1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流程

4.2 地质建模数据的导入

4.2.1 勘探工程数据的构建导入

4.2.2 勘探线数据的构建导入

4.2.3 地面高程数据的构建导入

4.3 地质体界线的圈定

4.3.1 矿体界线的圈定

4.3.2 岩体界线的圈定

4.3.3 地层界线的圈定

4.3.4 断层面界线的圈定

4.4 地质体线框模型的建立

4.4.1 线框模型的数据表结构

4.4.2 矿体线框模型的建立

4.4.3 岩体线框模型的建立

4.4.4 地层线框模型的建立

4.4.5 断层线框模型的建立

4.5 地质体块体模型的建立

4.5.1 块体模型的数据表结构

4.5.2 地质体块体模型的构建

第5章 物化探技术有效性评价与三维地质推断

5.1 物化探技术有效性评价的方法

5.1.1 有效性评价的概念

5.1.2 有效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5.2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有效性评价

5.2.1 凤凰山铜矿勘探剖面样本区的确定及处理

5.2.2 有效性评判计算

5.3 基于CSAMT的三维地质推断

第6章 成矿信息三维定量分析与提取

6.1 地质空间定义与立体单元划分

6.1.1 地质空间定义

6.1.2 立体单元划分

6.1.3 立体单元取值

6.2 成矿信息三维定量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6.2.1 地质体三维形态分析技术

6.2.2 控矿地质因素场建模技术

6.3 控矿地质因素三维场模型

6.3.1 岩体热力场因素(dG)

6.3.2 岩体形态因素(wr1G、wr2G)

6.3.3 接触带因素(dI)

6.3.4 接触面构造因素(aIT)

6.3.5 横向张性断层因素(dF)

6.3.6 区域挤压远应力场因素(aIP)

6.3.7 褶皱构造因素(dD3)

6.4 控矿因素分析与控矿指标提取

6.4.1 单元矿化指标计算

6.4.2 控矿因素定量分析与控矿指标提取

第7章 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与可视化

7.1 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模型

7.2 预测模型的边界条件

7.3 预测成果及统计

7.3.1 预测成果数据库

7.3.2 预测结果统计

7.4 预测成果可视化

7.4.1 预测结果三维栅格模型

7.4.2 预测结果三维可视化查询

7.4.3 分层单元矿化指标预测成果图

7.4.4 分层单元矿化指标预测等值线图

7.5 找矿靶区圈定

参考文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