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被亮红牌的热门专业(2)

部分就业难的“热门”专业

生物工程

国内甚至名校念到博士都没出路,除非是“海龟”,还能教书。但目前是录取分数第一高。每年有众多高分考生满怀希望进去,但实在是浪费分数。国内没有像样的生物公司,所以工作非常难找。在一些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就业率在“倒数排行榜”上榜上有名,甚至雄踞“第一”的位置。

很多考生在报考时都是因为相信了“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的论断,但是因为目前行业发展还未形成规模,尽管生物类专业是近年来各高校招生的大热门,但从这两年的就业形势来看,凡带“生物”两字的专业就业形势都不乐观。

法学

全国范围的滥招生已经把这个专业彻底摧毁。包括重点和名牌大学在内的本科基本难找工作。除非一口气念到研究生加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通过。通不过的人就只有被淘汰。本来法学是一个很好的专业,但是,现在法学专业的门槛太低,几乎所有高校不分级别、不分教学质量都一哄而上地开设法学专业。攻读法学的人多了,相应地“法学”也就不值钱了。

市场营销

在就业上,只要不挑,找到工作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个岗位需求量太大了。只是,相当多的人没有考虑到,需求量大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事实:流动量大。市场营销是一个残酷的专业,一切以业绩论英雄,招聘时许诺有丰厚的薪水,但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完成多少任务量,完成了才能拿到理想的薪水,完不成的,就有可能被淘汰。

电子商务

在我们惯性的思维当中,电子商务都特别火暴,绝对可以算是市场上的超级热点。事实上由于这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师资力量良莠不齐,教学理论多于实践,所以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往往也不太好找工作。

医学

医学类就业率迅速下滑,与近年来专业的扩招有关。由于大中城市医学类人才已趋向饱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许多医学院校每年的毕业生中,仅有三成的人能够当上医生。而据研究表明,全国范围内中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只有10%。事实上,目前有约20%的中医学生选择了从事服务业作为谋生的手段。

会计

不可否认的是,会计行业正在走下坡路,会计人才市场已经饱和。早在2000年就有统计结果表明,会计人才已经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加之这几年注册会计师认证深受从业人员的青睐,财会类人员的数量激增,这也直接导致了普通财务人员的工作越来越难找。

另一方面,企业对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求贤若渴,在中国未来的5年里,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会非常短缺,从现在的数据看,缺口达60%。而从地域来看,目前内地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大部分来自香港和海外,很少有内地培养的高级会计人才。

计算机

几年前非常红火的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由于报考人数太多,如今出现了市场饱和的情况,各大招聘市场上,昔日人人争抢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忽然变得无人问津,许多原本学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干脆转行另谋生路。那么,计算机专业人才是短缺还是过剩?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无业可就”还是“有业不就”?这些与当前国内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紧密相关。

随着毕业生人数剧增,计算机与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技术等相近专业间挤占就业岗位现象更加突出。我国人才和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低,高校与用人单位间也缺少便捷、高效的供需机制。 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不规范、制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了不公平竞争、虚假招聘、随意毁约等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

物流专业

很多公司现在招聘物流部门的人员,都要求新员工从搬运工、快递员等基层工作开始做起,这让很多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胸怀大志的物流人才感到不满,而一些企业在招聘物流经理时要求既要物流专业毕业,而年龄又要不超过30岁。

事实上,物流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涉及的业务也很广。比如物资管理、财务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运输管理、员工队伍的管理考核等,而这些管理经验都需要物流人员在管理实践中去体会总结提高,这并不是在短时期内能够完成的。

新闻专业

受到媒体发展变革的影响,不少单位严格控制新闻采编人员的数量,与此同时,新闻专业的开设规模空前庞大,从以往的新闻类专业开始只有老牌院校的中文系办,到现在的综合性院校、行业性院校等也在抢着办。这样一来,新闻人才的供求失衡就显而易见了。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