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PTATION 改编

电影问世伊始,改编的概念就成为理论探讨的中心话题,因为它与独特性和忠实性概念密切相关。改编的实践也与早期影片一样久远。《水浇园丁》(卢米埃尔,1895)即改编自先前刊登在杂志上的滑稽故事系列。1908年问世的艺术电影标志着电影对戏剧和小说名作的一系列改编的肇始。

就此意义而言,改编是一个稍欠理论性的笼统概念,它主要用于评价小说移植为电影剧本,然后再移植为影片的过程,或至多是描述和分析这个过程:移植人物、地点、时间结构、动作所处时代和所述事件顺序。这种常常具有评价性的描述可以衡量改编作品的忠实性程度,即清点影片中保留了多少原作中的元素。

1920年代,早期电影批评家强调电影艺术的独特性,贬抑过于直接的改编作品,尤其是戏剧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影手册》学派反其道而行之,为改编辩护,视其为加强电影独特性的异乎常理的手段(巴赞,1948)。为此,改编不必为文学形式寻求电影化“对应物”,反而仍应尽量接近原作(特吕弗,1954)。

自此,批评界承认了改编的可能性,影片可在多少绝对忠实于文学性抑或寻找“对应物”以移植原作的不同做法中选择,或移植情节动作到另一地点或时代(《信》,奥里维拉,1999),或改变人物(《魂断威尼斯》,维斯康蒂,1970;《蔑视》,戈达尔,1963),或找到表达原作文体风格的电影手段(《追忆似水年华》,鲁兹,1999)。

关于改编的传统话题已有调整,这是影片书写方式的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它强调每个不同表现手段的独特表意过程:小说靠词语,戏剧靠语言和动作手势的表演,电影靠影像和声音。叙事学,随之生成语言学,为改编提供了新的理论地位:这时,改编被理解为符码转换的操作程序。

⊙:经典;叙事体;虚构;叙事;特性;主题

□:巴赞,1948年a,1958—1962年,第1卷;布鲁斯通,1957年;沙特曼,1978年;科兰,1985年;爱森斯坦,1933年;菲泽利耶,1964年;加尔迪,1980年;戈德罗,1988年a;居特里,1977年;海曼,1952年;克拉考尔,1948年;罗帕尔-维约米尔,1970年;塞尔索,1989年;特吕弗,1954年;瓦诺伊,1979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