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不一定要加把锁,但一定要加把尺子

俗话说“言多必失”,这是因为说话之时必须要掌握适当的分寸,话说多了难免出现意想不到的负面作用。生活和工作总是离不开分寸。尤其是与人相处言谈中更要有分寸。

大多数人或许都会这么认为:“自己做事坦坦荡荡,哪有什么是说不出口的呢?更何况,对待朋友更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果有所保留,那不是显得你自己城府太深了吗?”你认为这是城府太深吗?还是因为你根本就忽略了言辞上尊重的距离呢?

试想,如果对方不是能与你互相了解的知己,话说得太多,反而更容易造成彼此的困扰与误会。而且,如果你一味地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思想,对方便很快会失去对你的神秘感,因为太容易了解你而感到厌烦,甚至以为你根本没有什么潜力可以挖掘,而失去了深入交往的兴趣。或者,当你毫无心防,大大咧咧地把心事跟对方倾诉时,对方却因此产生戒心,担心你们今天的话题,明天就会成为在别人之间流传的耳语,朋友之间如果没办法守住秘密,关系也很难维系长久。

可以把握分寸的人,在与人交往言谈的过程中,能收能放,能转弯,能下台,能适可而止,能留有余地,能使对方知难而退,也能使自己保持主动。没有分寸感的人,说起话来,一发不可收,没有回旋的余地,往往为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弄成僵局,发生激烈的争吵,造成很不值得的后果。一个有能力把握分寸的人,一般不会闹不愉快的,这种人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很有分寸地和对方商谈、讨论,晓以利害,动以真诚,摆事实,讲道理,解除对方的疑虑,提出具体的建议。每一句话,都能说得合情合理,婉转动听,轻重适宜,进退有据。很多纠纷、困扰、冲突、争执,都可以通过细致的商谈、切实的讨论来解决。说话分寸感极强的人,他们不但能够控制自己的分寸,同时也能善于调整别人的分寸,在许多不同的分寸之间,加加减减,使各方面的人,都在他们的折中调节之中,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

反之说话不小心,则会招来灾祸和不幸,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有个脱口秀主持名嘴,叫唐·伊穆斯。他有着极高的语言天赋,谈吐幽默风趣,由他主持的节目,往往收视率常红。然而,因为他的言语不谨慎,以致一次将某大学女子篮球队的黑人女队员称为“卷毛妓女”,激起各个公民维权组织的强烈谴责。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迫于舆论压力,无奈之下只能将他解雇,并停播他主持的节目。

那些犯了错误的人,有时候需要我们提出忠告,这时言语中的分寸感更是需要细心地加以把握。分寸感强的人,当他需要批评别人的时候,能够把别人的错误照实地举出,还让对方心平气和地心悦诚服。假如说话的分量太重,超过应有的分寸,那么别人虽然承认错误,但心里会很不好受。假如再重一点,别人就可能不接受,甚至动怒发火,从此把你当做冤家,怨气久久不散。这样即使是给对方提忠告,那也没有什么效果了。

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弗利哲和弗利特曼两位教授,曾对学校附近的一些家庭主妇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以调查在求人办事时怎样才能将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

他们第一个电话打给了米莎太太:“这儿是加州消费者联谊会,为具体了解消费者之实况,我们想请教几个关于家庭用品的问题。”

“好吧,请问吧!”

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两个例如府上使用哪一种肥皂等简单问题。当然,这样的电话,还打给了许多人。

过了几天,他们又打电话了:

“对不起,又打扰你了。现在,为了扩大调查,这两天我们将有五六位调查员到府上当面请教,希望你多多支持这件事。”

这本来是件容易被拒绝的事儿,但最后却被同意,为什么呢?只因为有了第一个电话的铺路。相反的,对于那些没有接到第一个电话,而直接被提出拜访请求的用户,则遭到了多数拒绝。最后,两位教授以百分比作出比较,前一种情况下答应他们的占528%,后一种只有222%。

由上述可知,向人有所请托,应由浅及深、由小到大、由微至著、由轻加重才行。如果一开始就有太大的请求,一定会遭到对方断然拒绝。应该拿捏好分寸,不能太急,让别人一步一步地接受你的说法,最后答应帮你办事。

因此,一步一步地引别人接受,慢慢地诱别人上钩,既是找人办事情的小技巧,也是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则。

若想成就一番事业,求人办事是在所难免的。而以下这些禁忌话题是你在与别人谈话时所必须注意的。如果随便触及,你恐怕是要踩地雷了。

1对方的健康状况。除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很多人都不希望他人谈论自己的身体状况。比如那些有严重疾病的人,如癌症、关节炎、动脉硬化等,通常不希望自己成为关注的焦点对象。因此你在求别人办事,哪怕有问候身体的话,也应该尽量少谈。

2有争议性的话题。除非你很清楚对方立场,否则应避免谈到具有争议性的敏感话题,如政治、宗教等易引起双方对立僵持或抬杠的局面。

3东西的价钱。一个人的话题若老是绕着“这值多少钱?那值多少钱?”便会令对方觉得你是个俗不可耐的人,那么你在对方心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当你提出让人帮你的时候,对方很可能就会拒绝,因为你的表现会让对方感觉你是因为钱才来找他的。

有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话题,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适合拿来公开谈论。求人也是一样的,要想让别人帮你,就须懂得掌握说话、做事的分寸。说话时的表情、动作,举手投足都要有分寸,过于张扬给人轻狂感,过于木讷则又显得呆板无趣。

要想做到说话有分寸,除了提高自己的素质以外,还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说话时要认清自己的身份。

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地位”。比如,在自己家庭里,对子女来说你是父亲或母亲,对父母来说你又成了儿子或女儿。如用对小孩子说话的语气对老人或长辈说话就不合适了,因为这是不礼貌的,是有失“分寸”的。

第二,说话要有善意。

所谓善意,也就是与人为善。说话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把握好这个“分寸”,那么,你也就掌握了礼貌说话的真谛。

第三,说话要尽量客观。

这里说的客观,就是尊重事实。事实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有些人喜欢主观臆测,信口开河,这样往往会把事情办糟。当然,客观地反映实际,也应视场合、对象,注意表达方式。

每个人都有嘴,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办事,并且把事办得很有分寸。在这个世界上,有不同的人和事,也就有不同的禁忌。生活有禁忌,做人有禁忌,说话更应该有禁忌。如果说话没有禁忌,大家都一脑子捅到嘴,张口即来,毫不考虑后果,那么社会就没有秩序可言了。说话的禁忌说到底就是说话的分寸。

人与人之间要有分寸,人与事之间也要有分寸,尤其说话更要有分寸。如果没有分寸,就会有冲突,就会有是非,就会不欢而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