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乾隆下江南之前,清代宫廷菜是比较单调的,还是以北方民族特色为主,尤其是东北特产的山鸡、野兔、獐子、麂子、鹿、狍子等。
你可能想象不到,清代初期,在冬至或者新年等隆重的节日,皇族吃的一道最丰盛的菜竟然是白水猪肉!吃法很简单,将猪肉煮熟了再切成肉片,没有任何配菜也不加蘸料,的确够豪放。
然而,这也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清代宫廷菜在乾隆下江南之前,还没有融合南北菜式,宫廷菜的菜式仍以满族风味为主,十分单调,烹饪方法也比较原始。
其实,只要用心,看似简单的白水猪肉也可以做成一道令人食指大动的美食。作为一个猪肉爱好者,我也会时不时地煮些白肉吃。我的“秘法”就是:用香菜末、糖、适量花椒末、姜蒜末,外加白开水做成蘸碟,将肥瘦均匀的肉片煮熟边蘸边吃,滋味天然清香,口感非常好。
我的这种吃法与现今一道非常流行的家常菜——蒜泥白肉很相似,只不过蒜泥白肉还是要求以瘦肉为主,以蒜泥作为主要调料。
自乾隆朝以后,清代的宫廷菜开始变得越发考究起来,在鱼类中出现了鲥鱼、比目鱼、鲞(干鱼)等,蔬菜中开始出现荠菜、莼菜、台菜、蕹菜(空心菜)等,均被列入宫廷“十珍”。
老实说,这些食材现在看是太普通了点,但在当时,由于北方并不出产,再加上从南到北运输困难,所以显得非常珍贵。
受近些年铺天盖地的清宫戏影响,很多人潜意识里都会认为乾隆皇所吃的御膳肯定奢侈非常。然而,查查史书,实际情况却叫人大跌眼镜:这位乾隆爷的日常饮食根本算不上奢侈,甚至也不那么讲究,要论起来,在清朝历代统治者中,饮食、起居规矩真正奢侈繁复的当属乾隆皇帝的曾孙媳——慈禧太后。
乾隆亲自拟定的饮食标准是:平时正餐在10道菜以内。只有逢着元旦、除夕,或者万寿节(即皇帝的生日)这样大的庆典活动时,御膳才会加到99道菜。
一般而言,皇帝的早餐都是比较简单的。根据清代档案资料记载,皇帝每天早上寅时(早4点~6点)起床读书,大约快到卯时(早6点~8点)的时候,开始进早点。早点通常是糖炮燕窝,即冰糖燕窝用大火炮制一下。
然后,皇帝稍微休息下,随即乘坐銮舆到太和殿上早朝。早朝后,大约在申时(早8点~10点)开始用早餐。
为了研究清代宫廷菜,我着实翻阅了不少史料。下边来看看乾隆十九年(1754年)十月十四日的一份早餐记录,内容颇堪玩味:
主菜:
肥鸡锅烧鸭子云片豆腐一个(这种做法基本上是乱炖);
燕窝火腿鸭丝一品;
清汤希尔古一品;
拈丝锅烧鸡一品;
肥鸡火熏白菜一品;
三鲜丸子一品;
鹿筋狍肉一品;
清蒸鸡子糊格尔心拈肉一个;
膳传炊鸡一个(这是皇帝特别点的)。
一些小吃包括:
竹节卷小馒头一品;
孙梨额芬白糕一品;
蜂糖一品;
珐琅葵花盒小吃一品;
南小菜一品;
炭腌菜一品;
酱黄瓜一品;
酥油茄子一品;
随送粳米膳一品;
野鸡汤一品。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菜肴的命名上基本上都是罗列食材,而且满语、汉语混用,食材相对单调,以鸡鸭为主反复做成各种菜式。不过,这些菜品后来也被列入了满汉全席。
乾隆下江南后,带回了很多厨师到宫廷供奉,这些南方大厨不遗余力地创新各种风格的菜肴,不断丰富着宫廷菜的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