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3.三次大流散(1)

3.三次大流散

第一次大流散

犹太民族回到迦南后,征服当地迦南人,建立了希伯来王国。就在希伯来王国达到繁荣鼎盛的同时,危机也在悄悄地迫近。国王所罗门被荣华富贵冲昏了头脑,终日花天酒地,沉溺于骄奢淫逸的生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所罗门对百姓赋税剥削日益加重,并且不时向民间征发无偿劳役。各地百姓不堪负担,怨声载道。由于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各种变乱接踵而来。于是,那些过去被征服的异族部落获得了他们等待已久的机会,都趁势掀起反抗活动。

公元前930年,所罗门去世。所罗门之死标志着古代希伯来王国“黄金时代”的终结。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开始进入南北朝时期——北方10个部落以耶罗波安为王,建都示剑(后移至撒马利亚),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的犹大和便雅悯部落以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为王,仍然以耶路撒冷为都,称犹大王国。从此一度强盛的希伯来王国在南北两方的互相争斗和外来异族的蹂躏中逐渐衰落。

公元前8世纪,以色列王国终于被亚述帝国的铁骑所灭。先是基色城被攻陷,居民被掳走;继而到公元前721年,亚述王萨尔贡二世率军占领北部以色列王国首都撒马利亚,将国王及其臣民27000多人押回本土,王国领土成为亚述帝国的一个行省。而被掳走的以色列人被放逐到庞大的亚述帝国各地,从此他们被称为“失踪的以色列10个部落”。

南部犹大王国的命运要比北部以色列王国幸运些。它以向亚述帝国称臣纳贡为代价继续维持了100来年,在亚述与埃及争霸的夹缝中赖以生存。公元前605年,亚述被美索不达米亚复兴的新巴比伦帝国灭亡。两年后新巴比伦帝国攻入耶路撒冷,将犹大王国沦为其附庸国。

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再次被攻陷,新巴比伦帝国皇帝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夷平耶路撒冷城墙,捣毁上帝大圣殿。包括国王、贵族、祭司和工匠在内的上万名犹大国人戴着手铐脚镣,被掳往巴比伦,此即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至此,希伯来王国终于覆灭。和那些被异族同化的北国以色列10个部落百姓不同,被掳往巴比伦的犹大国人仍能集中聚居,保留本民族传统信仰和习俗。此后他们及其后裔被称为“犹太人”。

“巴比伦之囚”及先前亚述王掳走以色列王国居民一事,即是古代犹太民族的第一次大流散。从此,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犹太人开始在数量上超过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这对犹太民族此后的历史,特别是犹太文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538年,新巴比伦帝国又为新兴的波斯帝国所灭,犹太人转而成为波斯帝国的臣民。波斯大帝居鲁士需要在地处西亚北非间要冲的巴勒斯坦由犹太人建立一个稳固而友善的据点——它既可作为进击埃及的理想跳板,又能用以抵御希腊人的东侵。同时鉴于犹太教一神观符合其巩固专制统治的利益,居鲁士便准许流亡的犹太人重返家园并支持他们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复兴犹太教。到公元前516年,经过20年的修建,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的工程方才竣工,犹太历史上的第二圣殿时期开始。此后耶路撒冷和巴比伦两地的犹太人仍然保持密切联系。

第二次大流散

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攻入耶路撒冷,繁华的耶路撒冷再度被洗劫一空,城中大部分建筑被烧成灰烬。公元前331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领东征军占领波斯首都苏撒,灭掉了波斯帝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巴勒斯坦也随之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犹太人进入了持续170年的希腊化时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