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统统交给了学校。过分依赖学校教育最典型、常见的现象就是
1.孩子离家住校的时期越来越早
有的孩子上幼儿园时就被家长全托,一个星期才接回家一次。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北京市的幼儿园、托儿所,全日制寄宿的孩子占到总数的72%,按周寄宿的孩子占21%,仅有7%的孩子是每天由家长来回接送。而且,寄宿孩子的年龄还在逐年下降。这是一组多么令人忧心的数据。
孩子从呱呱降临人世的那一刻,是从父母的“爱”中去感知和认识世界。这种“爱”的最初的直接表示,是来自父母的肌肤之亲,比如搂抱、亲吻、抚摸等等。研究表明,一直享有肌肤之爱的孩子,无论是智慧的开启,还是性格的发展,都比没有得到这种爱的孩子来得早,来得好!关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得到了验证。可是,那些早早地被送进托儿所、幼儿园的孩子,却过早地接受了统一的管理与教化,这些亲情的传递与感受都被剥夺了。
婴幼儿最需要得到的,是细微的呵护并从中获得安全感。那些整天批量管着孩子的阿姨,不可能专注地看着你的孩子,对不知表达的孩子的一些细微的需求表示,无法全都照顾到。在这样被忽视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或许就是漠视。他们过早地离开温暖的家,对父母的感情也会比较淡漠,而且将来可能也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爱自己的孩子。
在我工作的单位,不少原来就近上学的孩子性格开朗活泼,爱说爱笑,阳光灿烂,与父母亲密无间,可是当他们在小学期间就被送进所谓的名校住校后,时间不长,父母就发现孩子变得内向,不愿意与父母交流,而且早早地进入了“逆反期”。
家庭的良好影响,是任何学校教育与名师教育无可替代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在学校接受到的教育是“显性”的,可以供所有的人去学习与共享。而“隐形知识”则源于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每一个家庭中的父母都是独特的,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以及思考方式,只有自己最亲近的人才能体会、模仿与复制。一些父母有着非常优秀的知识结构与才能,也是因为他们有着个人的、不能被人共享的、良好的心智模式。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种“隐形知识”被孩子体会、模仿与复制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这会是他们的孩子构成只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法宝。这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无法给予的。
2.学校教育的地位被不切实际的夸大
很多父母往往对老师的要求言听计从,对老师关于孩子的情况反馈高度认可。实际上,学校的老师是公共资源,并不属某个孩子专有。老师每天同时面对数十个孩子,孩子之间的摩擦、师生之间的矛盾等时有发生。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孩子了解得细致入微,因此,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不少家长出于维护老师的威信,或者对老师高度信任,总觉得只要是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因此对老师的投诉笃信不疑。一旦听说孩子犯了错,就不加调查地批评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可是,如果孩子真是被误解,家长连解释的机会没有给孩子,也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的话,久而久之,孩子既不信任老师,也不信任家长。受了委屈无处申说的孩子,变得封闭、抑郁,还可能与老师和家长产生对立情绪。
我和先生在儿子五岁多一点时先后去了美国,从那时起儿子居住在亲戚家。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几年间,儿子每次的语文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尤其是作文常常得满分,他也会把自己得满分的作文寄给我。实事求是地说,孩子的语言驾驭能力是不错的。五年级时,我们回国了,他也回到了我们身边。换了学校后的第一次语文期末考试,他的基础部分是满分,可是四十分的作文被扣掉了十三分。卷子拿回来让家长签字时,我感觉孩子很沮丧,便仔细阅读了他的作文,发现他的写作没有什么失误,结构合理,中心突出,没有语病,是一篇比较好的作文。于是,我并没有以卷面的评分否定他的写作,而是一起逐段分析了这篇作文的结构与中心思想后告诉他,虽然被扣了这么多分,但并不等于这篇文章写得不好,不同的老师对同一篇作文理解、评价的角度不一样,给出的分数就不一样,所以不必在意这次分数的多少。后来在初中、高中阶段,他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但因为有了上次的经历,我和他分析、讨论后,让他既看到了自己在写作方面还有需要注意和提高的地方,也让他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所以,孩子虽然有过几次语文大考中作文被大幅度扣分的经历,却并没有因此影响到他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老师也是常人,家长切忌盲目地、全方位依赖学校老师的评判,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在加强与老师沟通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孩子沟通,努力去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做到对自己的孩子心中有数。尤其是,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善言辞,或不敢说话,则更要悉心关注,鼓励他在受到委屈时勇敢地为自己分辩,为自己解释。当家长被告知孩子在学校犯了错时,首先要客观地了解事情经过,并对孩子行为做出客观的判断与评价。即使这种判断和评价与老师的不相吻合,也要实事求是地对孩子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维护老师的威信,还要疏导好孩子的情绪。
如果老师反映的情况是准确的,家长更要对孩子进行批评和耐心劝服,让孩子真正从心里明白自己的错误或不足所在,真心认识到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认识到批评也是爱护的一种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