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看不到妈妈,就大哭不停(2)

 

爸爸妈妈怎么办?

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来看,宝宝对妈妈产生依恋是正常的而且是必须的,它是儿童生存的基本需要。许多妈妈也喜欢被宝宝黏着,享受着这份被宝宝牵挂的幸福。不过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所以做父母的还是要积极想出办法,让宝宝慢慢适应分离。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避免错误的主观理解,给孩子爱和安全感

如果妈妈被宝宝的哭声惊动,宝宝就会赶过去抱住妈妈,以为妈妈能够了解自己的啼哭是因为内心害怕。但是妈妈因为有事要做,所以很快就会把宝宝放下来,这时候,宝宝接收到的来自妈妈的力量支持还远远不够抚平他刚才的创伤,所以,他又尾随着妈妈,试图跟妈妈保持很近的距离以继续感受来自妈妈的支持。可是,许多妈妈却不这样认为,她会想:“你自己玩自己的,再说我又没有离开,你老是这样黏着我,叫我怎么做事啊?”并把不理解和不满表达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上。如此一来,宝宝就会接收到妈妈拒绝甚至会再分离的信息,他的焦虑自然再度升高,渴望靠近妈妈的意愿就更为强烈,结果又造成妈妈更明显的责备,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做母亲的在听到孩子哭后,应该主动紧紧地抱着孩子,安慰孩子,给孩子爱和安全感,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安全的,母亲是在的,爱自己的,这样孩子估计就会立刻停止哭啼。

通过做游戏的办法试着和宝宝分离,并逐渐延长和宝宝分离的时间

虽然说,妈妈多陪伴孩子,给孩子爱是正确的,但是通常妈妈也有自己的工作,还有很多家务事要做,所以也应该让宝宝适应逐渐和妈妈分离。当然了,一开始妈妈就离开很长时间自然是行不通的,应该循序渐进。比如,母亲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法教育孩子。通常,对孩子来说,不在眼前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妈妈可以和孩子做一个游戏,用手蒙住自己的脸,让孩子看不到自己,然后再把手移开,这样,当妈妈再露面时,宝宝就会充满惊喜,年纪小的婴儿很喜欢这个游戏。这个游戏能够使孩子感到愉快和训练孩子对外部事物的信心,同时也能使孩子形成妈妈会回来的意识。孩子长大一些时,妈妈可以和玩“藏猫猫”的游戏,并逐渐延长你躲起来的时间,甚至可以走得远一点。它可以帮助孩子通过玩来适应同你分开。注意:你躲起来的时间不要太长,你也不要走得太远,不要使孩子感到害怕,做游戏是为了娱乐,而不是为了惩罚。并且要保证你离开后,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所接触的是人也是可以安全照顾孩子的。

让孩子多接触其他的家庭成员,不要只缠着妈妈一个人

家长平时要多让宝宝和爸爸、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在一起,让他感觉到每一个人对他都友善的。这样孩子看不到妈妈,看到爸爸、爷爷或者奶奶这些自己熟悉的人,也不会大哭。另外,平时也要让宝宝多和小朋友在一起,只要他能很投入的玩进去。他就会忘记妈妈的存在了。游戏结束时妈妈也要多鼓励他。比如,宝宝长大了,能够自己玩了,而且还玩的这么好,妈妈真高兴,下次妈妈还带你来玩,好吗?或者,奖励他一块糖什么的,下次他就会主动自己去玩了。

总之,孩子一看不到妈妈就哭个不停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家长应该找出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然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慢慢适应和妈妈的分离,改掉一看不到妈妈就痛哭流涕的坏习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