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动物与植物协同进化

动物与植物协同进化

动物有多种多样的适应生存的行为。比如说,美洲豹常在池塘边伏击猎物,因为它们知道鹿或者其他小动物会来喝水;美洲小野猪听到地上" 咚"的一响,便会赶忙凑过去,因为它们也知道树上又掉下来一个可口的大水果。

我的关于棕色卷尾猴的研究发现,这些动物能根据森林里可食用水果的数量变化迅速调整食谱以适应环境,等等。然而,生态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植物也有诸多的适应生存的行为,虽然与动物的相比,这些对策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它们却同样巧妙和富有情趣。这里,我们来看一看植物如何" 摆布"其种子传播者:

雨林里许多水果的种子呈梭形,外被光滑的果肉,果肉与种子紧紧连在一起,这样,种子便会在动物吮食果肉时顺口" 钻"进后者的肚子。对动物来说,这些种子是果肉的" 污染物",因为它们不能给动物提供任何营养和能量;但对植物来说,种子被动物吞下并带到新地方是它们传宗接代和种群扩展的途径,而果肉不过是吸引动物的诱饵罢了。

同样是为了吸引动物传播种子,有的植物甚至进化出骗术。雨林里有一种高大的豆科植物,荚果成熟时开裂,红黑相间的种子暴露在外,在阳光下特别醒目。远处的鸟以为这是可口的水果,飞过来叼走,待它意识到被欺骗而将种子丢弃时,后者已被移到几十米以外的地方了。

还有更高明的骗术:我的法国同事、研究灵长类食性的国际权威拉迪克教授在产自非洲丛林的一些水果中发现了" 假糖",这些假糖的化学成分原本是蛋白质,但吃起来却有甜味。他认为这也是植物吸引动物传播种子的招数,因为很多灵长类动物都喜欢吃有甜味的水果。

雨林里有形形色色的干果,其果实和种子都是无臭无味的,但这些没有"招摇撞骗"手腕的种子仍会遇到" 好心"的传播者---啮齿类动物和蚂蚁。我们都知道,在温带地区,松鼠和花鼠在秋天有贮藏食物的习性,那是为越冬作准备。

在热带地区,这一类动物也有相同的习性,因为这里虽没有秋冬之分,但也的确有食物稀少的季节。于是,这些小机灵便在果实丰富时将种子埋到地下"备荒"。不料,这些植物早已进化出相应的对策,种子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会很快生根发芽。在努里格,一位摄像师就拍到了非常戏剧性的一幕:一只刺鼠将一个硕大的种子埋在树根下,过了一段时间,等它再来寻找"口粮"的时候,种子已经发育成数十厘米高的小苗。

更鲜为人知的是,一类树栖的蚂蚁也摄食种子,这些蚂蚁的巢是用泥贴在树干的凹陷处筑成的。它们将四处寻找到的种子辛辛苦苦地运到巢穴中,一些种子一入巢便悄然而快速地萌发。于是,日久天长,蚁穴周围长出了一株又一株的植物,光秃秃的蚁穴也摇身一变,成了生机勃勃的" 蚂蚁花园"。

在整个地球的热带雨林里,大约70%的植物依靠动物传播种子。一位美国热带生态学者曾系统地研究了南美热带雨林里水果的大小、颜色与其种子传播者的关系,他发现雨林里的水果可以分成两大类:体积小的红色的水果和体积大的黄色的水果。前者的种子传播者是鸟类,后者的种子传播者是哺乳类。

另一位法国同事深入地研究了吼猴的领域利用行为与植物演替的关系,发现吼猴经常睡眠的区域幼龄植被结构明显与其他地方不同;在那里,水果被吼猴取食的植物种类的幼苗明显地密集。

这一现象很容易被理解,吼猴食量大,又不经常移动,于是,许多被吞下的种子被排泄到同一个区域,种子随后发育成小苗。几十年后,这一小块森林的结构就会稍微区别于邻近的一片,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原始热带雨林的植被分布不十分均匀,而是或多或少地呈斑块状。

大自然就是这样随着生命的进化将自身编织成一张错综复杂的网,所有的环节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相关联。不仅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食物链关系,植物与植物之间有相生和相克,动物和植物也是相互依赖,协同进化。她似乎为每一个物种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大自然真是古朴的美、绝妙的诗、醉人的梦、神奇的谜!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