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奔向法属圭亚那(1)

奔向法属圭亚那

1991年4月8日早9点35分,天高云淡。从巴黎南郊的奥利机场,乘波音747,我飞往法属圭亚那。靠着机窗俯瞰,蜿蜒的塞纳河变得越来越细小,飞机离开巴黎上空。9个小时后,飞机抵达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的首府卡宴。

我在卡宴小憩了几天,并结识了几位在未来的几个月中将同在丛林里生活的朋友、同事。其中一位是长得很帅气、身材适中的法国女孩---阿妮娅,她20刚出头,妈妈是法国人,爸爸是英国人。另外两位是荷兰人,男的叫福朗斯,大约40岁,是瓦格宁根大学的教师。他脸庞红红的,说话略有口吃,接触不到3分钟便会让人感受到这是位不拘小节的好人。女的叫玛霞,30岁出头,金发碧眼,身材苗条,颇为秀气,甚至可以说有几分迷人。她是位业余或者说自由的野生动物研究人员,对两栖和爬行动物情有独钟。

还有一对撒拉马干丛林黑人兄弟---戴斯牟和维牟,他们40多岁,矮个子。由于对热带雨林非常之熟悉,身体又好,兄弟俩长期受生态站的雇用,做一些体力工作。此次航行,他们便是我们的" 船长"和" 大副"。

说起撒拉马干人,首先要谈谈南美洲的近代史。15世纪后半期,西欧的封建社会土崩瓦解,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而商品交换的手段是黄金,故此,这些大西洋沿岸国家渴望开辟通往中国和印度的直接航道,似乎那里有取之不尽的黄金。当时,人们已确信地球是圆的,意大利天文学家认为从欧洲朝西航海比朝东陆行到中国和印度的距离更近。于是,一个错误的判断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

欧洲人的到来给在南美生活的印第安人带来了一系列灾难。苏联作家马吉多维奇在《世界探险史》一书中这样描写到:

"印第安人在数量上占优势,但使用的武器是原始的,而且不会打仗,只知道以密集的人群向西班牙人进攻。西班牙部队则分成若干不大的小队展开行动,选定能够发挥骑兵队作用的战地;骑兵队冲进印第安人密集的人群,用马蹄把印第安人踩死;西班牙的猛犬更是把这些可怜的土著吓得胆战心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