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伴侣并非彼伴侣。一提到咖啡伴侣,多半会让人想起那白色的粉末。但咖啡究竟跟什么在一起冲调才最美味,最健康呢?谁才是和咖啡最匹配的知己呢?
奶精
奶精是什么?莫非是如同奶粉、炼乳一般的牛奶精华?说实话,我们现在所饮用的大部分奶精并不含有牛奶成分。
之所以称为“奶”精,是因为西方人的乳制品业起步较早,起初在喝咖啡时,他们普遍都会向咖啡中添加一种含有牛奶成分的“奶精”。这样不仅可以使咖啡颜色更柔和,增稠增滑,而且可以中和咖啡的苦涩口感。不过后来考虑到成本等因素,牛奶成分逐渐被植物油取代,直到诞生了纯植物油脂做成的替代品。此时,“奶精”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已经不再局限于咖啡了,还延伸到奶茶、浓汤和固体饮料,等等。由于亚洲人接触咖啡的时间比较晚,当我们遇到“奶精”时,它的大部分品种都已经是植物油脂产品了。即便如此,或许是因为习惯吧,大家依然把这类添加物统称为“奶精”,无论有没有牛奶成分,也无论是液体的还是粉末状的。
细分起来,含奶类的奶精多半是以天然牛奶为原料,没有使用添加剂与香精;而非奶类则是由人工配制,以植物油为脂肪原料,加入糖类(主要是玉米糖浆)、酪蛋白、乳化剂、稳定剂混合而成的,含脂率在20%~75%之间,尤其是含有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这种方法做出来的成品组织结构很像奶粉,所以人们有时干脆管它叫植物奶精。植物油熔点很低,口味又清淡,要想做成植物奶精,不仅需要经过氢化处理,大多数还得用香精来调味。
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奶精可谓是占尽了好色泽、好口感、好风味,难怪日常食物中,比如油炸食品、奶茶、饮料、可可、巧克力饮品甚至营养麦片,处处都有它的身影。只可惜这色泽是来自食用色素,奶香风味是缘于人工香料。因为不是牛奶制品,植物奶精自然也无法提供钙质。至于反式脂肪酸,也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坏脂肪,很容易滞留在人体中,增加患心脏血管疾病的概率。以大家熟悉的咖啡伴侣为例,其实就是反式脂肪酸百分百的植物奶精,如果按每日3克的反式脂肪限量来衡量,贪图“三好”的我们,稍不留神可就超标了!
砂糖
除了行家里手的执着,很多小资女性也情愿把“咖啡不加糖”作为自我品位的象征之一。即便如此,加糖咖啡恐怕依然是大部分人的选择。
砂糖分为白砂糖和赤砂糖,赤砂糖又叫红糖、黑糖、黄糖等,是甘蔗汁经过初加工制作而成的初级蔗糖。因为还没有被精炼过,所以赤砂糖中的营养素和微量元素很多,尤其对女性有温补的作用。而白砂糖是精炼过的食糖,蔗糖达99。5%,可以说是地球上最精纯的糖类物质了。因此砂糖的热量比较高,仅仅1000克白砂糖,就能产生3900千卡的热量。掰着手指头想一想“0”的个数,不知道要经历多少运动节食的减肥之苦才能够消除啊!
有趣的是,丹麦科学家研究发现,与那些喝茶或咖啡时不加糖的人相比,在加糖的人中,胖子的人数反而要少得多。这个结果还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好在研究人员也有强调,必须作进一步的实验,才能确定是不是咖啡与糖的结合激活了某种能导致人类食欲下降的激素的缘故。所以,在尚无定论的情况下,我们侥幸的心态最好还是收一收为妙;况且,倘若太多糖闯入咖啡中,岂不是在喝加咖啡的糖水?连味道都要喧宾夺主的话,那就不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