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2个月宝宝护理课堂(1)

宝宝本月体能发育对照表

日常护理必修课

给宝宝布置房间

宝宝1岁了,妈妈和爸爸可以为宝宝布置一个舒适的房间,这是父母送给宝宝的最好礼物。为了把宝宝的房间布置得多姿多彩,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柔软、环保的原料。在宝宝房间设施和装修材料的选材上,应符合柔软、自然和环保的要求。尽量用棉布、原木和符合卫生、环保标准的材料等。

柔和、充足的照明。宝宝的房间应有柔和充足的照明,这样可以烘托房间的温暖,使宝宝有安全感,有助于消除孤独感和恐惧感。此外,宝宝的房间设计还要遵守明亮、轻松、愉悦的原则,保持明亮、活泼的色调,且不妨多增加一些对比色。

机动灵活的空间设计。巧妙的设计要能使宝宝的房间可随时重新调整摆设,体现空间的多功能性和多变性。比如家具要能随意变换位置,最好也能重新组合,使宝宝对重新调整的空间充满新奇感。家具的颜色、图案或小摆设也要富有变化,增加宝宝想象的空间。此外,在房间的设计上还要有预留展示的空间。因为这个月的宝宝喜欢在墙面上随意涂画,如果在房间的某个区域,设计安装一块类似黑板样的空间,让宝宝可以随意涂画和张贴,不仅不会破坏整体空间的布局,而且还能激发宝宝的创造力,满足宝宝的成就感。

安全的设计。由于这个月的宝宝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的阶段,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意外,所以,宝宝房间的安全性也是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如在窗户上加设护栏,家具尽量避免棱角,而采用圆弧形收边的。

让宝宝自己入睡的方法

对于1岁的宝宝来说,能够自己入睡是最理想的。以下方法或许可以帮助宝宝尽快入睡:

首先,要为宝宝营造出有助于入睡的氛围,比如将卧室的光线弄暗,如果宝宝偏爱小夜灯的话,可以安上一盏。室内的温度要适中,不要太冷或太热。同时,家里要保持相对安静,声响以不影响宝宝睡眠为度。此外,可以让宝宝知道,妈妈或爸爸就在宝宝附近,以使宝宝安心入睡。

其次,在宝宝每晚上床以前,要遵循同样的规矩做每一件事,比如,妈妈要在宝宝清醒时给他换上新的尿布,盖好被子,或者可以在睡前和宝宝来一个拥抱,放一段摇篮曲之类的音乐,但这些都要在宝宝入睡前进行。如果在计划让宝宝正式断奶之前的2个星期开始,就有这么一套同样的程序和规矩,一定会收到理想效果的。

真正的独自入眠的习惯,只有靠宝宝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完成才是最好的,所以妈妈或爸爸要有思想准备,要下点儿“狠心”,准备承受一些宝宝的哭声,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这种哭声会在几个晚上之后逐渐减弱,时间越来越短,最终完全消失。

此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适当给宝宝增添一些小点心。在宝宝断奶一周的前几天,妈妈可以在宝宝睡前增加小点心,但量不能多,比如一两块果汁饼干、半杯牛奶或者一片乳酪都可以,这些小点心不仅可取代宝宝原先的吃母乳时间,而且牛奶还有帮助入眠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吃完小点心一定要帮宝宝清洁口腔。

宝宝怕洗澡的应对策略

宝宝还很小的时候,是很喜欢洗澡的。但当宝宝到1~2岁的这个阶段却非常害怕洗澡了,主要原因是害怕在水中滑倒,害怕肥皂进入眼睛,甚至害怕听到污水流进下水道的声音,对此妈妈要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如果宝宝害怕进浴盆,妈妈也不要强迫,可以让宝宝先在一个浅盆里试一试,如果宝宝还是害怕,不妨在浴盆里放一个宝宝喜欢的玩具,直至宝宝不再害怕在浴盆中洗澡为止。往浴盆里放水时,可以先放2.5厘米高的水,等宝宝适应之后再适当加入水。

为了避免肥皂进入宝宝的眼睛,可以用一块不滴水的湿浴巾擦洗几次,或是干脆给宝宝准备一个护眼罩,此外,应注意的是要使用不刺激眼睛的专业婴儿洗发水。对于那些害怕排水声音的宝宝,在洗完澡之后应马上把宝宝抱走,然后再排水。

宝宝不会自己走路的对策

在走路问题上,同样是因人而异,有些宝宝较早就会走,但也有一些宝宝会迟很多。

影响宝宝学会走的原因很多:营养不良或是欠缺刺激的环境,都会延缓宝宝学走路的时间;如果宝宝因走路摔得很厉害,可能会让宝宝不敢放开妈妈的手而独立行走;如果宝宝被心急的父母逼着练走路,反而使宝宝对走路失去兴趣而拒绝学走路;如果宝宝的耳朵发炎、感冒或患其他疾病,会使宝宝走路的进度落后;若是妈妈整天让宝宝待在塞满东西的游戏围栏里,或常常让宝宝坐在婴儿车上,很少给宝宝锻炼腿部肌肉的机会,这些因素都极有可能使宝宝走得晚,甚至在其他方面的发育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父母要给宝宝足够的机会和场地练习起身站立,沿着家具前进、迈步都可以。宝宝练习走路的房间里,不要有突起的毯子或太滑的地板,要有许多可以让宝宝安全攀扶的家具,以便宝宝扶着前进,同时使宝宝有一种安全感,对走路容易产生信心。一开始最好让宝宝光着脚,因为袜子太滑,鞋子则可能太硬,而且太重,影响宝宝走路。

虽说许多正常甚至很聪明的宝宝,1岁半才会走,但如果宝宝在1岁半后还不会走时,父母最好带宝宝上医院进行检查诊治,确定有无生理或情绪上的问题。

防止宝宝依赖奶瓶的方法

有的进入1岁的宝宝,对于奶瓶好像有种特殊的感情。如果宝宝对奶瓶的依赖程度严重,将会给宝宝的生长发育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父母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宝宝戒除这个习惯。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限制宝宝用奶瓶的时间、地点和频率。一天只给宝宝使用2~3次奶瓶,正餐间的点心或饮料则放在盘子或杯子里。

奶瓶中不装好喝的牛奶和果汁,只装白开水,这有可能会减少宝宝对奶瓶的兴趣,并能保护宝宝的牙齿。

绝不允许宝宝带着奶瓶上床,在爬行、走路以及游戏中也不给他奶瓶喝水。规定宝宝只能在特定场合,如坐在父母腿上才能使用奶瓶,万一宝宝喝一半就溜去玩儿了,而奶瓶仍有剩余物时,可将奶瓶冷藏起来不给宝宝喝。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要让宝宝彻底放弃奶瓶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父母应设法将长期使用奶瓶对宝宝所能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

口齿不清的解决策略

有的父母看到,别的宝宝1岁时就能比较清楚地发音,而自己的宝宝只会说一些单字,并且只有家里人才能勉强辨识宝宝说的是什么。对于这样的宝宝,父母很担心宝宝长大后会不会口齿不清楚。

其实,就目前而言,担心这个问题似乎还太早了一点。一般情况下,宝宝要等到3~4岁时,才能够很纯熟地发出正确的语音,有些宝宝甚至一直到6~7岁,还不能让别人清楚地区别某些声音。虽然有一部分宝宝在2岁前就可以让外人听清楚他们所说的话,而有些宝宝则得等到4~5岁才行。对于刚刚学话的宝宝来说,一般外人是不可能像父母一样,明白宝宝在说什么,就像学习一种新语言,时间以及环境的熏陶,是两大成功要素。

宝宝口齿不清时父母先别忙着纠正发音,更别拿宝宝心爱的东西来“要挟”宝宝练习说话。否则会引起宝宝的厌烦,不仅不愿意尝试新字、新词,而且本来会讲的字或词,都可能闭口不说了。正确的方法是,让宝宝明白父母很喜欢听他说话,如果宝宝确实感受到了这一点,就会相当积极地继续学下去。

喂养知识必修课

宝宝的饮食原则和要求

这个时期的宝宝,消化吸收能力显著增强,能够比较安静地坐下来进食。因此,爸爸和妈妈在给宝宝制作饮食上,绝不可掉以轻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食物的营养价值关系到宝宝能否健康成长,给宝宝吃的食物,应该是既好吃,又有营养价值。

注重宝宝吃的每一口。父母给宝宝吃进的每一口食物都是重要的,都关系到宝宝的消化吸收、关系到宝宝的食量及食欲的养成,最终关系到宝宝将来可能习惯吃什么样的食物。尤其是零食,如饮料、甜点、糖果、饼干等,最容易惯坏宝宝的胃口。

注重规律的饮食习惯。给宝宝用餐就要按时按点,不能因为大人的原因省略正常进食的某一餐。因为宝宝需要充分的营养,少了正餐或点心都有可能导致宝宝血糖降低,进而影响宝宝情绪不稳定。

注重天然未加工的食物。由于宝宝的身体还未发育成熟,对于食物的代谢比不上成人迅速,因此,人工添加物及一些不明物质,可能会给宝宝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加工和烹饪菜肴,食物的养分在处理过程中,都要流失一部分。因此,父母在为宝宝准备适合的菜肴时,应选择最新鲜的原料,多用蒸、煮等最简单的方式,少用或不用煎、炸、烤,这才是最佳的饮食加工和烹饪方式。

注重饮食效果。在生活中,有许多同月龄的宝宝,有的胖乎乎、圆滚滚;而有的却较瘦或比较适中。体重情况一方面取决于遗传和疾病,另一方面取决于营养。但对一个体重超标的宝宝而言,禁食不如择食好。宝宝体重过重时,妈妈应给宝宝选择含热量少,但营养均衡的食物;而对于体重相对不足的宝宝,增加热量及营养均衡两者并重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注重全家人的饮食习惯。由于宝宝经常与全家人一起吃饭,家里人的饮食习惯,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宝宝,有些宝宝不爱吃胡萝卜、全麦面包,甚至白开水。这往往是因为家里人,尤其是父母有偏食的习惯造成的。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家长也要改变自身不良的饮食习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