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种善因,收善果(1)

佛陀说:“恶由自己作,苦由自己受;恶要由自己去净化,苦要自己去解除。净与不净完全在于自己,没有人能污染自己。”

人一生的罪与福皆由自作。最可怕的万物是人,最可爱的也是人。

有心就有福,有愿就有力。自造福田,自得福缘。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消福,福尽悲来。

同命异禄

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为恶得苦,行善得乐。

从前有两个大学士,他们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后来同年考中乡榜,一授鄂州教授,一授黄州教授,二人互相约定,日后遇有祸福变故,皆当互相通知,以验命数的究竟是否可凭。过了些时,黄州教授先死了,鄂州教授知道了,前去吊唁,并在柩前祝道:“公与我生年月日时皆同,出处又同,现在公竟先我而逝,但令我现在就死,也较你多活几天了。命数有定的话,果真不可凭信么?但以前的遭际,何以各种皆同呢?公若死而有灵,希望想办法告诉我。”这天夜里,他梦见黄州教授对他说道:“你和我宿业相同,所以今生的禄寿本来应相同的,但因我在生前欢喜奢侈浪费,原来禄寿,已经享尽,所以早死。你因生活节约,所以还不即死。须知人生的衣食财禄,都从过去世积储得来,是有定数的。譬如同样的家有千金,一人日用一金,可用三年,另一人日用十金,则不过百日,就要完了。如更奢华无度,则几天即可用完。你和我的命同寿异,就是这个道理啊。”鄂州教授听了这话,才知道人的享用,当留有余地。后来,他更加节省,处处能够自培福德,官累升至典郡云(即一郡之长)。

王植槐

佛陀说:“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作者是。”

宋朝有一人,姓王名,官至兵部侍郎,为人十分厚道,专喜扶危济困,救人利世。他有三件大阴德,自己知道子孙必好,便在院中栽了三棵槐树,并说道:“吾子孙必为三公,这三棵树就是个标志呢。”他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名旦。王旦自幼沉默好学,果然做到三公,就是后来有名的王文正公。

王旦任平江县令前(即今苏州吴县),那县衙里常被鬼怪闹得不安,及至王旦将到的前一天,看守衙门的人夜间听见鬼怪说道:“宰相要来了,我们避开吧。”从此以后,平江县衙门便不闹鬼了,可见鬼怕正人,是不错的。

王旦做了十几年宰相,家里却没有钱,到了病重将死,皇帝赐他五千两银子,他还不受。及至皇帝二次使人抬了银子送去,他已死了。临死时,命人剃去头发,现作僧相,以僧服大殓。他平时孝父母,敬兄嫂,爱弟妹,衣服饮食都很俭朴,就是家人故意拿坏的东西给他吃,他也不生气。他夫人曾两次试他,他只推说今天不想吃饭,绝不责罚人。他早年便入莲宗七祖省常法师念佛社,一生道德功业,都是从般若正智流出,已经到了无我相的地位了。

王氏七世持不杀戒,至文正公(旦)的曾孙,名古,字敏仲,参禅有得,忽然堕在空无一边,想破不杀戒,被小法华禅师呵斥。乃发愿放生命一百万,求忏己罪。从此归心净土,著《直指净土决疑论》。临终见佛来迎,生品很高。

王氏称三槐堂,人所共知,但是三槐堂这个名称所代表的意义,却因时代久远,已不大清楚了。实则,这个名称,完全可以代表我国文化精神。古人信道之笃,见道之明,对于善恶因果,看得丝毫不错,简直同前知一般。《中庸》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所以至诚便是至明。王氏积德二百余年,累代戒杀奉佛,累代为宋名臣,论爵位功业,要数文正公,当时连契丹西夏都敬服他。论修行功夫,恐怕王敏仲为更深,所以文正临终现僧相,敏仲却生净土。但这是据迹而言。古今名人多有大权菩萨示现,文正之本,也殊不易测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