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像轴
这里所选为清乾隆年间的刺绣品,以多种针法绣制,人物传神。背景大片留白,具有绘画似的蕴藉与艺术感染力。
小说《三国演义》里的关羽是勇武与忠义的化身。胯下赤兔马,掌中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有着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等华彩篇章。历史上真实的关羽(约 160—219年),并没有这么多事迹,但他确是蜀汉的重要将领之一。武艺高强,对刘备集团忠心耿耿,然而其性格“刚而自矜”,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从三国至唐,关羽的影响非常有限,自宋以降,统治者开始从他身上挖掘“忠义”的精神以教化臣民,并不断加封。宋徽宗封其为“忠惠公”、“崇宁真君”、“义勇武安王”等,到了明神宗时,又封“三界伏魔大帝 神威远震天尊 关圣帝君”,清代皇帝则称之为“万世人极”,封之为“忠义神武 仁勇威显 护国保民 精诚绥靖 翊赞宣德 关圣大帝”,由此关羽完成了从人到神的升格过程。加上小说和戏曲的推波助澜,关羽在民间的信仰也达到极盛,成为与“文圣”孔子并列的“武圣”,道教也把关羽吸收为护法神。人们都相信关帝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明是非、招财进宝、消灾驱邪、巡按冥界等多种职能,是一位“万能”神,所以武圣的关庙也远远多于文圣的孔庙。据统计,清代仅北京一地,关庙就有 116座。而关羽故里——山西运城解州城西的关帝庙,有“天下第一关庙”之称。
关羽信仰虽然带有部分糟粕,但其所蕴含的“忠、义、信、智、仁、勇”等信条,却是中国传统伦理与道德观念的核心价值,代表着儒、释、道三教均予认同的人生态度。直到今天,对关羽的崇拜依然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