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搬到提供照护服务的住宅,选择一间安保设施完善的房子也不错。在标榜“安全必须花钱买”的美国,警卫人数的多寡便决定了住宅的价值。这些住宅进行二十四小时的严格管控,遇有陌生访客,除非先向住户确认,否则不能进入。当然,这种方式也等于失去了个人隐私权,甚至有人担心如此一来便无法偷腥。
迁居纽约时,友人叮咛我要记得给住处的每位警卫小费,或许带婚外情对象出入时,也可以比照办理吧。
光是在纽约,就有多少人从事警卫工作呢?美国因为重视个人安全问题,这方面的需求量自然较大。纽约中城的高级大厦,警卫大多是白人帅哥;上城和下东城的一般大楼,则以黑人和西班牙籍男性居多。
治安比美国更差的墨西哥,则有二十四小时武装警卫看守的要塞型住宅区。这种四方筑起高墙,车辆出入都须经过警卫确认的中产阶级住宅区,和墙外的喧嚣有着天壤之别。内部并排着井然有序的庭院和建筑物,刚开始入住时,会有种像座干净监狱的错觉,令人喘不过气来。请教住户到某地要搭几号公交车时,则总是得到“我没坐过公交车,不清楚耶”的答案。
在墨西哥,成为中产阶级的条件就是以车代步。平常总是利用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移动的人,就算遇劫遭抢也是无可奈何。更有钱的人甚至会雇用武装保镖来保护自身安全。
比起这种连安全都得花钱买的社会,自称“水质与治安是最基本生活条件”的日本无疑是天堂。我有时候在日本搭电车会忘记扣紧皮包,除了懊恼自己的粗心大意,也会稍微安慰自己“这就是日本的优点吧”。我在国外可绝对不会如此大意。
只要活着,就有风险
安全与监视、安心与约束(包含自我约束)是完全相反的要素。有风险的社会是迫使人民出卖自己的隐私,自己勒死自己的社会。一旦老了,成了弱势群体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而“安全”在今日已成了经过包装的商品,用钱就能买到。只要向安保公司询问,马上就能收到报价单;只要警报器一响,十分钟内就有安保人员赶到,然而,这十分钟,究竟是短是长呢?
若害怕窃贼撬开门锁,改装磁卡式门锁也是不错的办法;以严密安保为卖点的大楼甚至引进最先进的“生物识别”(biometrics)等新型系统。但不管再怎么防范,歹徒跟踪、入室盗窃等犯罪事件,仍然防不胜防,总之身上不要带太招摇的值钱物品,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平常穿戴些大家都有的东西,千万别随身带着会危及性命的贵重物品。毕竟世事难料,难保不会有临时起意杀人的情况(当然这种情形不太常见)。
不管是年轻人或老年人,只要活着就有风险。待在家里遭窃贼入侵的概率和心脏病患者爬山发病的概率,两相比较起来,显然后者的风险要高一些;至于开车或搭飞机,风险就更高了。但即便如此,人类还是不想放弃自己想做的事,这种心态和年龄是无关的。
无论是交通事故、灾难还是犯罪事件,都是无法预测的风险,虽然防患于未然是很好的观念,但若因噎废食,就太本末倒置了。
上野式单身暮年生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