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女人,欢迎加入单身一族

从两个人变成一个人,必须经历一段过程,也就是一种丧失的经验。此时最令人伤心的,莫过于失去朝夕相处的另一半。虽然也有所谓的“痛失宠物症候群”,但哀痛的程度绝对无法与失去配偶相比。

如果认为这种情感只会发生在鹣鲽情深的夫妻身上,其实太过武断,毕竟夫妻关系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情感。

尤其是携手度过漫长岁月的夫妻,彼此的爱憎关系,就像是定家葛缠绕着式子内亲王的坟冢般,密不可分⑥。

男人无法承受之重

虽然我的父母称不上恩爱夫妻,但父亲总是非常依赖母亲。应该说,因为他没有其他选择,所以无论生活还是感情上,一切都得依赖妻子,要是失去了这个支柱,生活便会一触即溃。

母亲临终前还直叨念着:“他那个人啊,要是没有我的话,大概什么都没办法做吧。”(这么说来,才会有那么多即使遭受家庭暴力仍不愿离婚的妇女。)心里始终挂念着被自己独自留在人世的父亲。

“一天也好,希望我能活得比他久一点。”母亲如此祈求。

“神明在上,保佑我母亲能比我父亲长寿。”身为子女的我们也一心祈祷着。但母亲终究不敌癌症侵袭,与世长辞。遭逢丧妻之痛的父亲变得十分憔悴,我们也以为父亲应该不久于人世。母亲去世后,父亲独自度过十个年头,“失去老妈(妻子)的人生已经没什么乐趣可言了。”父亲曾经如此说道,并且过着日复一日足不出户的日子。

另外,文艺评论家江藤淳先生,在妻子去世不到一年后,便因为承受不了丧妻之痛,以自杀结束了生命,与其说是追随爱妻的脚步,不如说是无法面对痛失身心支柱的人生。

“死对头”的离开也会让在世者哀伤

另一方面,妻子的心态也颇令人费解。根据近年的数据显示,配偶健在的七十多岁男性所承受的压力,比起年龄相仿且配偶健在的女性要来得小。至于同世代配偶健在的女性与丧偶的女性,后者的压力则相对小得多。然而,尽管是“相看两厌”的怨偶,妻子面对丈夫先走一步的事实,仍然哀伤不已,这就是夫妻关系不可思议之处。

有位即将步入六十大关的女性友人,总是抱怨丈夫的不是,后来她先生因病去世。有次与许久未见的她相约碰面,只见她一脸憔悴,感触良多地说:“明明老想着要是他不在就好了,没想到等他真的走了,我会这么难受。”

一早醒来直到晚上睡觉都会碰面的彼此,就算无话可说也得同桌吃饭,一起看电视、挖苦艺人,共同分享子女儿孙的喜怒哀乐,日复一日地长久相处下来,另一半就像“空气般的存在”。正因为是“空气”,一旦失去了便令人窒息,这就是夫妻之间爱憎的深度。若失去了这种持续数十年的紧密关系,孤单、失落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两个人,才寂寞

尽管如此,单身一族肯定想要反驳:“这可不一定——不懂得规划生活的你,也得负点责任吧。”

每个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时,若大半时间都与家人共度,那么与家人以外的人相处的时间,自然就被压缩了。所谓“两个人的孤独”,正是指因为在一起,才觉得寂寞。

与有家室者相比,单身者的优点在于能轻松接受别人的好意,尤其用餐时,更是充分发挥这份无拘无束的优点。以我自己为例,想请朋友吃饭时,比起已有家室的朋友,单身友人的确比较容易邀约。

换个角度来看,也是相同的道理。单身一人时,别人也较能轻松开口邀约——“要不要来我家吃饭?”“干脆留下来住一晚吧?”“不嫌弃的话,可以睡我家客厅的沙发。”“我会出几天远门,要不要来我家住?”

出国旅行时,也许会有临时来自各方朋友的好意,这时我会开心地取消饭店订房,到朋友家做客。但有另一半的话,可就没这么方便了。至少别人就会不好意思开口提议:“不嫌弃的话,可以睡我家客厅的沙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