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亲爱的,养儿真能防老吗?

未婚与二度单身最大的差异,在于生养孩子与否。身为“败犬”除了“没有配偶”,还包括“没有小孩”。虽然“胜犬”总有一天也会面临失去配偶的情况,但仍然可能有孩子陪伴在身旁,光是这点,“败犬”就屈居下风。但问题是,在现今这个时代,“养儿”真能“防老”吗?

虽然老龄化日益明显,但银发族与子女同住的比例却逐年下降。65岁以上的银发族与子女同住的比例,从1980年的70%左右,已逐年递减至2000年的50%以下。相反地,只有老夫老妻二人同住的家庭与单身家庭的比例却不断增加。

在现今一般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中,夫妇俩都还健在的家庭便同住照应;若配偶需要照顾,另一半会负起照顾之责,待配偶过世后再搬去与孩子同住。

若到了八十岁高龄还得照顾另一半,此时孩子也已年过五十,多已离开父母、成家立业,日后若选择和孩子同住,势必得离开熟悉的居住环境。

因为仍需工作的孩子无法离开现在所住的环境,且若与儿子夫妇同住,孙子已长大成人,媳妇早已是当家女主人,所以,搬进儿子家,势必一切都得按照这里的规矩来生活。

活到一把年纪,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与朋友,勉强自己适应陌生环境,遵守别人家的规矩,甚至还可能需要他人照顾,像是他人眼中的“麻烦制造机”,又有何幸福可言?事实上,一项关于老年人幸福满意度的调查报告显示,日后才搬去和子女同住的老人,在幸福满意度上,明显要比一开始就和子女同住或是单身的银发族来得低。

现今社会早已不时兴所谓的“子孙满堂才有幸福晚年”的观念。八九十岁的年长者,其第二代已届五六十岁,第三代也已经是三十多岁的成年人。20世纪80年代曾有人反驳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所提倡的“子孙承欢膝下才是幸福”,她当时讽刺道:“让三十几岁的孙子坐在大腿上,只会让大腿骨折。”而这位关心超老龄化社会的先驱,就是提倡改善老龄社会的女性代表口惠子女士。

各过各的?勉强同住?

虽然无法从幸福满意度调查报告中找出什么具体解决方式,但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老夫老妻同住的家庭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配偶过世后选择继续独居,这也使得老年人独居的比例节节升高。

1980年的老年家庭中,夫妇同住的比例为19。6%,2000年则为33。1%;1980年单身家庭的比例为8。5%,2000年则为14。1%,两者在比例上都比过去高。只有与子女同住的家庭比例下降,夫妇同住与单身家庭的比例则增加。

与父母同住的家庭比例,依经济状况不同而有差异。比较上中下阶层的数据可以发现,上层与下层的同住比例较低,中间阶层较高,意即经济状况与同住比例并没有绝对的关系。换句话说,居家空间宽敞与否并非决定同住与否的因素。而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经济状况欠佳的家庭,老爸老妈就算想与子女同住,子女也没有余力负担,只好选择“丢下父母,另外居住”;经济状况极佳的家庭,虽然子女有能力负担,但老人却宁可“自愿分居”。相较于此,经济状况尚可的家庭,既不忍心丢下年迈双亲不管,却也只能勉强维持两代的生活开销,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勉强同住”吧。若经济能力许可,父母也希望分开住,那正是皆大欢喜的结果,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日本皇室。然而,关于是否同住的问题,无论从哪一方来看,似乎都不算是“自愿”的选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