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育的出路在于教育者素养的提升

在前面我们讲了许多关于老师这个职业和能做这个职业的人。实际上,最关键的在于由谁来把握哪些人能够做老师,哪些人不能做老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是太难了。如果来把握的这个人具有了可以实施这一计划的权利,那么在现今的情况下,他还必须得找到能够培养出这样的教师的机构。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各行业都在快速地变化,教育的多元化使得培养教师的学校和机构也开始选择了多元化的培养课程和方法,比起前些年的情况要好多了。

大海无水

开头,我们把目标定在学校,从在职的老师中间选人,我想我们必须得招到从心底里热爱孩子而不是只为了挣工资从事教育的人,并且这些人应该为自我提升而感觉到愉悦。后来发现根本不行。比如有个教了好多年学生的老师,全国劳模,是一个市里小学美术教学的带头人,全市的美术老师都到她那里听课,她也喜欢我们的教育,培训了三个月,上去一讲,还是应试教育那一套,校正不过来,只好辞退。

再后来,我们就直接从在校大学生中间挑选,我以为大学生就像一张白纸,后来才明白不是那么回事。大学生虽然没有上过讲台,但是他们从小受的还是传统的教育。我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不管怎么培训,他们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都在模仿他们以前的老师。所以,要找一个能用的人才太困难了,有时候甚至有这样一种感觉,就好像驶进大海,却找不到一滴水,无水可寻……

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永远处在自我提升的状态,自我提升就像蚂蚁啃骨头,啃完了,修养就有了。自我提升不在于我们多么用功,而在于我们的方向是不是对头。在我见过的人里,有的太用功了,用功用得都吐血了,修养还是上不去。修养是灵魂的建构,不是只用功就能解决问题的。有些艺术家一副任重道远的样子,认为搞艺术就应该穿着破衣,睡着破床,像凡·高,他这是误解了艺术的含义,是从表面来理解艺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