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北大学生,放弃了已经考上研究生的机会去经商,经商后给赞助自己的恩人打电话说还需要2万块的学费。并不富裕的恩人将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寄给他,供他去完成所谓的科研项目。当恩人向他提出质疑并讨要说法时,他竟在媒体上诬蔑攻击恩人的人格。最让人想不通的是,在他骗取了另外一位先生的钱之后,竟为自己贷款买了房子。当银行和出款人向他索要借款时,他对着镜头说:我没有钱让我拿什么还?问他为什么要骗人家的钱,他说:我运营需要资金,我没有钱怎么办?我们看到这位高学府出来的高材生,在社会性认知方面还停留在学龄前水平。
勒死奶奶、砍倒父亲的马晓明从小就是邻里孩子的榜样,但就在学校因他成绩太差而劝其退学时,为了避免家人伤心,竟想出了先杀亲人然后自杀的荒唐主意。而另一个大学生马忠义在学业陷入困境时,先后谋划了自杀、杀人、抢劫等“措施”,试图通过自我毁灭而达到自我解救。
这些人的价值观取向,全都是对自己发展不利的。他们在面临挫折时一触即溃,没有积极面对挑战的能力,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大脑什么都知道,他们能够用语言回答出所有的问题,但是当这些问题真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时,他们便不知所措,大多都选择逃避和放弃的方式,而且逃避和放弃以后,他们埋怨的是这个社会和别人,而不会去反思自己。
我们知道,在孩子没有接受教育之前面对这个世界时他们是有信心的。他们眼睛里散发出坚定的目光,毫不迟疑地去探索他们身边所有的事物,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后便为之自豪。之后,他们会不停地重复去做让他们感到自豪的事情,他们显得像国王那样的自信,像勇士那样的勇敢,像天才那样的智慧。但在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孩子们接受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育之后,他们就变得不自信了,他们的目光变得迷茫了,精神也变得空虚起来,他们感到生活很无聊,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最后他们整个人都变得灰溜溜的。这正是因为在成人教育他们的整个过程当中,面对选择的时候没有算清账。我所说的这个账,也就是价值观。
这些应该使我们反思一下,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多少年来,我们对“好学生”的看法是:课堂上应该成功地回答问题,而不管那是什么样的问题;考试中应该名列前三名,而不管通过这样的方式会不会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升学要进入重点,而不管这样出来的学生是不是对社会有用、有益的人才;更严重的是,就是在孩子学琴的时候也应该成功地考级,学画看他是不是学会了某种技术,获了多少奖项!后来所有的门类都要考级,像绘画这种无法用标准来衡量的艺术类也有级可考。学校的考试再加上这些考级只能使前十名感觉到自豪和自信,十名之后都会受到挫折感和失败感的伤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有这么多的人不自信,这个民族即使是经济发达了,这些人拥有了很好的物质生活,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会是低下的。
在一些学校中,一个人格健全、情操高尚、精神蓬勃的孩子往往不被看做榜样;但一个考试成绩好的孩子,无论他的人文情怀多么淡薄、心理空间多么狭窄、精神世界多么苍白,动手能力多么差劲、创新意识甚至为零,都会成为榜样的。这样的教育使得这些孩子变成了“考试机器”,成为“人格豆芽菜”。孩子们将来在顺境中或许还平安无事,要是遇上不顺,遇上挫折、挑战呢,他们就会崩溃,就可能会走极端。出现这种情况时,就会危害他们自己、亲人以及社会。这也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草莓族”,意思是好看不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