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植物和动物(22)

鸟类和昆虫两者飞行方式之间的差异,比如昆虫明显是杂乱的相互云集式的飞行和鸟类一群一队的飞行方式之间的差异,反映出的并不是其生理学上有什么不同,而是它们在身体大小上的差异。身体的大小影响着翅膀的运动情况,也影响着按照固定形式飞行所具有的优势。像椋鸟或者奎利亚雀飞起来可能看着很像蝗虫。

--Jon Richfield,来自南非Somerset West。

对昆虫飞行的评判会依所选择的尺度不同而发生变化。如果观察昆虫飞行1米的距离,见到昆虫在按照直线飞行,也许会得出昆虫总是沿着直线飞行的结论。但是,如果观察其1千米距离的飞行,那情形就十分不同了。

当昆虫在进行搜索时,其飞行路径是长、短不一的各种飞行距离相间的一种组合,每段飞行距离都和前一段距离相差一个很小的角度。短小的距离出现的频率最高,而较长的距离比较稀少。这是一种优化的搜索策略,被称为列维飞行(L vy flight)。列维飞行看上去似乎杂乱无章,但实际并非如此。其中的各段距离和各个偏离的角度遵循着非常确定的统计分布规律。对于蜜蜂,一旦知道是蜜源所在的位置,它们会惊人地沿着一条直线飞行数千米。当昆虫不是在“随意乱飞”的时候,直线便是飞行的最佳路线。

--Octavio Miramontes,来自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

昆虫不具有像哺乳动物或鸟类一样敏锐的视力。昆虫的复眼发育得更加适合运动,所以昆虫不能精确地定位远处的物体。这样一来,昆虫便很容易采用一条摇摆不定的路线引导自己到达某个特定的物体。

此外,许多昆虫通过气味来确定方向。以寄生蜂为例,在寻找可供其产卵的毛毛虫时,为了确定毛毛虫的位置,它需要平衡估计由两只触角分别获得的气味信号。为了“锁定”气味的来源,一条摇摆不定的飞行路线是必要的。当昆虫与其正在寻找的目标接近时,这种不定的摇摆变化会减少,最后昆虫的行动将能够变得非常精确、迅速。比如,在两者都处在飞行过程中,蜻蜓会准确地捕捉到昆虫猎物。

昆虫的所谓“随机”运动,只是其生来具有的感觉系统造成的结果。人类通过视觉来确定和了解周围的环境。不妨尝试一下在房间里闭上眼睛,然后去确定一瓶打开的香水所在的位置,再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线!

--Peter Scott,来自Sussex大学生命科学院,英国Brighton。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