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识字是不是多余(1)

金新华

问:孩子上小学时又要从头学字,现在识字岂不多余?

答:的确有许多家长朋友提出这个问题:孩子上小学又要从头学字,现在识字岂不是多余的事吗?与其让孩子在婴幼儿时期花掉大量时间识字,还不如让他快快乐乐地玩玩,等到上了小学再识字也不晚。其实,这些想法主要是对小学生识字和婴幼儿识字有不同的特点缺乏一定的了解而产生的。

第一,识字教学的性质和目的不同。小学生识字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有指标、有进度要求,带有强制性;而婴幼儿识字是儿童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生活游戏的一部分,没有计划和进度,以培养识字阅读兴趣为目的。

第二,识字教学的要求不同。小学生识字要达到“四会”同步,即会读准字音、会认清字形、会理解字意、会书写或默写;而婴幼儿识字根本不要求“四会”同步。“一会”也可,“两会”也行;对词意不作过多的解释,让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去领悟其意,更不要求书写。

婴幼儿识字不仅是为孩子上小学作准备,减轻了小学生识字的负担,更为孩子促进口语发展,培养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能力,使孩子纵深理解和应用字、词、句,提高阅读能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并早一点产生对世界万物的广泛兴趣。这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所作的基本准备。识字是“视觉语言”,像“听觉语言”、认物、走路一样,为孩子一生发展筑起了坚实的平台。

试想:假如一个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没有识字,上小学他正在努力地完成“四会”同步的学习任务时,而那些已在幼儿时期识了许多字的孩子,此时不但能轻轻松松地完成后“两会”的任务,而且还能抽出大量时间快快乐乐地广泛阅读。这两者相比,谁的优势大呢?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婴幼儿识字不是多余的事,而是为孩子终生发展打好基础的大事。

问:孩子识字早,会不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答:许多父母担心,孩子识字早将来上了小学就不听讲了,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会破坏纪律。这种情况只会在单纯识字的孩子身上发生,因为他发展不全面、不平衡。《0岁方案》中说假如孩子不仅能识字读书,而且善于提问,富于上进,全面发展,那么他上了小学,肯定是个最优秀的学生。不但上课听讲,而且理解最透彻,发言最积极,朗读最有感情,还可能是老师的小帮手,孩子们的小班长,各项活动的带头人。

因此,如果在抓好孩子早期识字阅读的同时,抓好广泛兴趣和优良性格的培养,那么孩子识字早更能提高以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问:早识字就是早慧儿吗?

答:的确有些父母片面追求孩子识字的数量和速度,以为识字早识字多就是“早慧儿”,这是不正确的。其实对婴幼儿来说,如果他处在识字的最优环境中,早期识字算不了什么,如同两三岁孩子认识许多事物、许多人的脸一样平凡。因此单纯追求识字数量和速度是无多大意义的。只有孩子身体健美、性格优良、兴趣广泛、智力卓越、喜欢阅读、善于学习、特长突出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才可称之为早慧儿。

问:婴幼儿识字有什么好处?

答:婴幼儿识字好处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识字能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根据有关专家的分析研究,智力的第一因素是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主要是词汇量,教孩子尽早识字,会使他词汇量迅速增加,尽管他只是模仿大人的读音,然而这个过程也并非是完全被动的。在饶有兴趣地学习中,他要仔细地观察字的形状,例如“众”字,是三个“人”在一起。显而易见,识字对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等,都有极大的益处。尽早教孩子识字会使孩子变得聪明起来。

第二,识字能促使孩子“视语”和“听语”同步发展。

“视觉语言”理论是冯教授教育理念的精华之一,是一项人类教育的重大发现。“视觉语言”作用于视觉器官,它是丰富的、深刻的、规范的、可保存的人类高层次语言,它能发展成无声的内部语言,即“思维流”。

人的一生如真要稍有点作为,务必掌握“视觉语言”和由它转化形成的内部语言。如果一个孩子的“视觉语言”滞后发展,错过了人生早期发展最佳期,以后思维、想象、自学、写作等能力所受到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