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电视剧,普遍制作模式都很宽松。导演在每个工作日开拍前,把所有人召集起来,讲一下今天要拍的什么内容,有点像一个动员会一样,然后大家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在实际拍摄中,演员、副导演等都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家共同讨论着来做节目。1981年,《上海滩》在香港开拍,如果要算导演,陈树楷、招振强、谭铭等都是《上海滩》的导演,加起来大概有十多位;编剧更是有20多位,其中就包括王晶。因为经费预算等问题,拍摄的时候硬件设施很简陋,所有的场景都是在香港拍摄的。外景的简陋更是从画面上就可以看出来。许文强和冯程程在公园里散步的几场戏,布景都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当时演员、导演等工作的勤奋,却是一点都不输给现在的。《上海滩》的拍摄,用夜以继日来形容都不为过。
其实在无线拍戏的人,无不是“拼命三郎”,几乎是全年无休。例如,周润发在1976年拍《狂潮》的时候,只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就拍完了这部128集的长篇巨作,平均每天工作18个小时。
《上海滩》的拍摄强度在现在看来有些大,基本是每天早六点到晚12点过后。那时候要赶着上片子,所以我们每天的拍摄进度都是事先确定的,一天也耽误不得,导演、演员都要绷得紧紧的。
为了赶工期,无线将拍摄组分为了两个:一组在摄影棚拍室内戏,一组就去取外景。这样一来,主角通常会比较辛苦,疲于奔命。
大约拍到10多集的时候,无线播出了《上海滩》的第一集。播出的那一天,全剧组的人都激动了。
晚7点,陈树楷把机器一关,说:“休息!大家去看电视!”我们整个剧组的人,都挤到一台小电视前面去,看播出的《上海滩》。我和同事们挤在一起,看到屏幕上出现了挑着卖梨担子的丁力和许文强;看到上海滩三个字出现,“浪奔、浪涌”的主题曲唱起来,心里的激动真是没有办法形容。不光是我,我们整个剧组的人都看着上海滩,一种大家紧密相连的感觉油然而生。每天从早到晚的辛苦,精益求精只因为凝聚了太多的期望,这部电视剧播出的时候,我在心底有一点小小的慨叹。
于是从那以后,每天晚上7点黄金档播出《上海滩》,就成为了整个剧组中途休息的时间,电视剧看过之后我们继续拍夜景。因为既然播出了,时间限制就更明显了,我们更不能在进度上放慢脚步。拍到凌晨也是常有的事。
其实即便是现在,无线的工作密度依然超强。在颁奖礼当夜的“车轮大战”采访中,无数艺员都说如果一天能够睡眠五小时,便是超级幸福的一件事,大部分艺人工作起来都是全年无休,而且是经常性只睡三个小时。
以李司棋为例,她年龄快60了,是无线老人,但是,即使像她身患癌症,最幸福时也是一天睡了五个小时。说起来,无线的做法略显残酷,但是很多艺人都很珍惜无线给的机会,在他们看来,拍戏不是第一,重要的是合作和机会。无线给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永远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人加入。出名后,像是广告、出席商业活动都是增加收入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