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的经络按摩(2)

 

多做手部伸展的运动,例如:外丹功。此外,年轻人可以做伏地挺身、拉拉单杠,老年人可做一些甩手运动,对心脏会有帮助。

暑热伤气,夏天最容易中暑,暑热常夹暑秽热入血脉,所以夏天要避免中午高温曝晒于烈日下。尤其是中午11~15时这一个时段。万一不得已,必须外出,请多喝水,以免脱水。也请做好防晒措施,撑阳伞或戴帽子隔高温。

夏天常喝青草茶、凉茶、苦茶、冬瓜茶、薏仁汤、绿豆汤、莲藕汤、芦笋汁、仙草、爱玉、菊花茶……而炎夏吃西瓜最好,有利尿之效。有些女性的体质,西瓜吃太多,白带会增加,那是因为西瓜性寒。

民间有一种说法:“半夜吃西瓜会拉肚子”,主要是西瓜性寒凉利尿,而晚上属阴,阴上加寒很容易腹泻,热性体质的人就不怕这一点。一般而言,孩童和老者尽量不要在晚上吃西瓜,可善用中午或早上阳气比较重的这段时间吃。

夏天不妨多吃苦瓜,苦味入心,可以退心火。冬瓜汤清凉退火。

喜欢喝花茶的人,泡一壶薰衣草、迷迭香、甜菊、玫瑰花瓣,喝之前,最后再放上几叶薄荷,气味芬芳又消暑。

我个人在夏天经常吃绿豆汤,因为绿豆入12条经络,消暑解毒。(注③。)

夏天没有做好消暑解毒的保养,这些累积的暑秽,在秋天会发作,“该疟”症候如下,发热、汗出、壮热烦渴、胸闷、泛恶、身酸肢重、眩晕、呕逆、痰盛昏迷。身体健康,抵抗力好的人就不会发生上述症候。

秋天养生

秋天的气与我们的肺脏是相通的,秋属金,通于肺,肺主皮毛,开窍在鼻,液通于涕,这时候容易伤风感冒,皮肤比较容易干、裂、过敏,或者是口干喉咙燥。鼻子过敏,不防多吃一些百合、芝麻、杏仁牛奶、圆白菜、白萝卜、豆芽菜、豆腐等白色的蔬果。甘蔗汁是秋天很好的保养品,火烤的甘蔗,秋天吃对身体很好。

药膳方面,可以吃一些百合粥(百合熬稀饭)或牛奶杏仁。身体虚弱和肺机能较差者,可以煮稀饭放一些黑枣,这在中医称之为“培土生金”,黑枣是顾脾胃的,但对肺部也有很大的帮助。“培土生金法”就是善用消化系统来增强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强的话,免疫系统就会很好。

秋天要调肺经,要常指压、按摩尺泽穴。

肺主悲,秋叶飘零,秋风潇潇,这是一个让人容易伤感的季节。秋天要收敛,应避免过度激烈消耗体力的运动。(注④。)

冬季养生

冬气通于肾,肾的经络在我们腿部后面的内侧,要做一些对肾脏有帮助的运动,黑色食物入肾,冬天要多吃补肾的食物。

寒伤肾,肾经的第一个穴道井穴,位于脚心的涌泉穴,肾气由此开始。为什么一年四季,只有在冬天才会从脚底板冷上来呢?那是因为寒气已经伤到肾。所以,建议大家冬天一定要做好足部的保暖。尤其是夜晚睡觉时如果觉得脚冷,要记得穿袜子睡觉。临睡前泡泡热水,喝一小杯药酒或红葡萄酒有行血祛寒的效果。

天冷肾虚,心火在上面烧,肾水上不去,这叫做火水未济,心肾不交,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冬天是个关卡,冬季养生不可轻忽。

冬令是养生进补很好的时节,建议平常要多吃补,比如:喜母鸭、麻油鸡、羊肉炉、十全大补、何首乌黄帝鸡、人参鸡、麻油腰子,早餐多喝黑豆浆、薏仁汤、山药等补肾祛寒的食物。

有些人的体质一吃补隔天就口干舌燥,那是虚不受补或是体质燥热之故。遇到这种情况,于食补后吃山竹或喝椰子水即可改善,或改吃鸡汤等较温和的食物。

经络方面用两手搓热之后,在膀胱经的肾俞、督脉的命门,画圆圈按摩。立冬补冬,意味着身体做好了能量补充的准备,才能抵御严寒冬天。(注⑤)

衣着要适当,不必过厚过暖,只要感觉到不冷即可。因过暖而疏泄出汗,反而损伤体内的阳气,已热到流汗者,须先将汗擦干后再更衣,以防着凉。

冬天较凉,运动的原则以出汗为度,大汗淋漓,对身体的保养反而不好,因为冬天主藏。

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1.夏天宜洗冷水澡。

2.运动后,不要冷饮冰水大口灌,更忌吃冰。

3.居住地要保持通风,忌潮湿。

4.吃饱饭2小时后,才能洗澡。

5.饭饱2小时内忌行房。

6.行房前,请先排泄干净。

7.大小便时不要说话,以免肾气外泻。肾主二阴,肾开窍于二阴。前阴指尿道(一说包括精窍),后阴指肛门,这主要是指肾和大小便的关系,因为肾主水,是管理水的代谢,这一功能的产生,又和命门之火的气化功能有关。

8.形劳而不倦,因为过劳则易致病。

华佗曾说:“人体一则劳动必不当疾,动摇则血脉流通不畏寒。”这也就是中医常讲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只要正气够,抵抗力就好,适应力强,外邪就不容易侵犯。“动摇则血液流通”,是告诉我们要做适度的劳动,若整天不动只想药补是无效的。唐朝名医孙思邈也曾说过:“养生之道,常宜小劳。”透由经络和五行的原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就能保养身体。

养生瑜伽1

拜月式

1.站立,两脚打开与肩同宽,双手上举,放在耳朵旁边。

2.用腰力将上半身往下带。

3.用双手抓住两脚踝,动作有困难者腰弯到哪里算哪里,手放在小腿上即可。

养生瑜伽2

后仰式

1.站立,双手叉腰,两脚呈八字打开。

2.用腰力使身体往后仰,弯到哪里算哪里,不要勉强。再用腰力将身体慢慢拉回。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