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全美国的巴尔的摩事件(1)

轰动全美国的巴尔的摩事件

(上)

巴尔的摩事件称得上是美国科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术不端事件,它使得科学界的学术不端现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为此成立了专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办公室。而该案件在反复折腾了10年之后才有官方定论,但科学界许多人却认为官方结论不能令人满意,是是非非至今没有平息。这个事件其实应该称为伊马尼希-卡里事件:大卫·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并未被指控有学术不端行为,受指控的是其合作者特蕾莎·伊马尼希-卡里(Thereza Imanishi-Kari)。但是由于做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巴尔的摩在伊马尼希-卡里受到政府调查时,站出来激烈地为她辩护,一时成为舆论的焦点,因此喧宾夺主,这一事件通常也就被冠以他的名字。

巴尔的摩在1975年由于发现反转录现象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时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巴尔的摩的社会活动能量极大,在1982年从慈善家埃德温·怀特海德(Edwin Whitehead)那里获得一亿多美元的赞助,成立隶属麻省理工学院的怀特海德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巴尔的摩很快就把怀特海德研究所变成了主导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著名机构。

相反地,伊马尼希-卡里则没有什么名气。她是日本裔巴西人,根据其申请美国卫生研究院(NIH)科研资金时提交的简历(如果提交的简历有假,将负刑事责任),她于1968年从巴西圣保罗大学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1970年从日本京都大学获得发育生物学硕士学位,之后到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攻读博士,于1974年获得免疫学博士学位。但是据京都大学校方在1995年向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科研诚信办公室出具的说明,京都大学从未授予伊马尼希-卡里硕士学位,事实上,京都大学没有伊马尼希-卡里曾经在该校学习或工作的记录。伊马尼希-卡里为什么要声称自己有硕士学位呢?原来,赫尔辛基大学和某些欧洲大学一样,只有有硕士学位的人才能去读博士。伊马尼希-卡里当时为了能读博士伪造了学历,此后就一直把那个假学位当真了。

博士毕业后,伊马尼希-卡里到德国科隆大学遗传研究所工作了几年。1981年,她到麻省理工学院癌症中心担任助理教授,继续从事免疫学研究。此时转基因技术刚刚发明,巴尔的摩实验室就掌握了这一技术,并将它用于研究免疫学问题,由此开始了与伊马尼希-卡里的合作:巴尔的摩实验室制造转基因老鼠,而伊马尼希-卡里实验室则从事血清学实验,研究这些转基因老鼠的免疫系统发生了什么变化。后来引起争议的是1986年4月25日两个实验室联合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以下简称《细胞》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把一段外源抗体基因转入小鼠中,发现它改变了小鼠抗体的组成,新的抗体具有与外源抗体一样的特异性,但是总体构造则是小鼠原有抗体(也就是内源抗体)的。这就表明外源抗体基因片段和内源抗体基因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为什么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各式各样的抗体针对不同的抗原呢?当时有人猜想这是由于不同抗体基因之间以及抗体基因与蛋白质之间能够互相反应、相互调节,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内在网络相互作用。这篇论文似乎首次为这个“网络假说”提供了证据,如果能够成立,将会是一个重大发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