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适合当老板的两种人功败垂成(2)

以上的统计是我自己事后私下做的,对于数据的分析,我的解读如下。

1. 为什么选择“挣钱”的占97%?

营销经理是最缺钱花的。

一来他们常年在外,居无定所,上个厕所都要花钱;

二来工作性质决定了要经常应酬,而老板给予报销的数额有限,有时只好自己掏腰包;

三来与自己打交道的客户,都是大小不等的老板,相比之下更觉得自己没钱。

所以,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就是业绩考核,最讨厌的事情就是老板说话不算数,不兑现。

所以,如何赚钱,如何赚大钱,是他们每天都苦思冥想的头等大事。

打工为了赚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每个打工者的工钱,也只能养家糊口而已。

因为,每个人的工资,早就在企业的预算内,被老板精打细算,反复推敲了无数遍;在财务报表里,工资也永远是一个敏感而需要严加控制的指标,所以靠工资发财是很难的。

作为金领的CEO是否发财了呢?不然。

因为,CEO为了维持他那个阶层的生活水准,住好楼,开好车,子女上体面的好学校,太太用昂贵的名牌化妆品,必须老老实实不间断地打工挣钱。所以,CEO比任何人都怕失业,也比任何人都怕老板。

而绝大多数想发财的金领、营销经理,在这个关键的环节上误入歧途,从而丧失了观察总结如何当老板的思考力,如:

有的向公司申报10%的促销费,给客户5%,自己截留5%,“行话”叫“吃促销”。

有搞一个活动,做一个促销,实际请6个人,报20个名字的,“行话”叫“吃人头”。

有住30元的旅馆,开80元宾馆发票的;有请客吃饭实际花60元报300元发票的;有老婆买家里的日用消费品,开办公用品或礼品发票到公司报账的,“行话”叫“吃票据”。

有让亲戚假冒消费者投诉,自己出面重金“摆平”,还要回去请功的;有配合工商、税务、质量检验部门查竞争对手,一边讨好老板,一边自己领政府奖金的……不一而足。

其实,这点小钱并不能发财,反而把人品搞坏,名声搞臭。

2. 为什么选择“学本事”的占71%?

大多数人还是明白“一边打工,一边学本事”的道理。

但是,往往他们学习的是“谋生”的技能,而不是“创业”的本事,他们所掌握的,是如何更好地当好“老板娘”的能力。

3. 为什么选择“交朋友”的占59%?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朋友的地位很高、分量是很重的。

确实,有朋友帮忙,做事的效率会高很多;经常和朋友在一起,压力会小很多。

我也经常说,不管是否当老板,不管是否能学到真本事,多交一些朋友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人脉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算命先生说的“贵人相助,诸事可成”就是这个意思。

可惜只有一半多点的人有这个“贵人”意识。

问题出在哪儿呢?

我们看看一些营销经理通常是怎么交朋友的。

他们最喜欢交的朋友,是——女朋友!也许是他们年轻,血气方刚,离家太久觉得寂寞;也许他们企业文化特殊。

我认识一个企业的大区营销经理,几乎在辖区内每个城市,他都有女朋友。沉迷于此,创业当然无从谈起。

另一种类型,虽然不喜欢泡妞,但是热衷于在团队里找老乡、找校友,喜欢拉帮结伙,喜欢和其他企业的职业经理交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信息、积累感情,互相推荐一些亲戚朋友到对方企业做事。由于小日子过得滋润,也就不想再冒险创业了。

还有一种类型,既是企业的人,又拿经销商一份工资。有的离开原来的企业后,就在经销商那儿打工,但是往往好景不长。因为毕竟原来的企业是制造业,实力大,油水足,经销商大多数是夫妻店,勤俭起家,精打细算,加上管理不规范,几次架吵下来,不欢而散。

所以,打工时能够广结善缘,懂得为以后自己创业进行人脉布局的人,少之又少,将来只好凭自己那点积蓄,进行赤手空拳的低级创业。

4. 为什么选择“当老板”的仅占21%?

有五分之一的营销经理,会经常想到要当老板,特别是在受不了老板的气的时候。

我们常说:“打工受气,创业受苦。”

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是:“创业受苦两三年,打工受气一辈子。”

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告诉我们,不是金领、营销经理这些“士兵”不想当“元帅”,也不是“元帅”的名额太少,而是“元帅”这个高度,绝大多数人还没爬上去,要么因泡妞、误交损友误入歧途,要么望而生畏,感觉“有欲望没希望”了。

剩下的“有欲望又有希望”、打算创业当老板的人,我们从人性的角度,解惑以下几个问题:老板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可以当老板?怎么样才能当大老板?

五个角度

2

境界

读书导航